11月26日,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简称“文化中心”)主办的2020“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邀请国内外金融领域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相关议题。
2020“一带一路”金融合作论坛是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承办的品牌论坛。本届论坛的合作单位是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支持单位有中国金融学年会、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并得到了中国金融出版社的鼎力相助。
文化中心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为论坛致开幕辞。孔丹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如何服务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系统性提升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与投资合作水平,改善沿线国家民生,将是“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关键议题。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工会原主席何界生发表题为《深化金融合作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何界生表示,展望“十四五”时期,我国需要继续坚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为全球推动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何界生并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健康金融。后疫情时期,我国要继续完善卫生健康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同时,我国有必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卫生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肩负大国担当,为沿线国家走出疫情危机,恢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是金融支持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将“一带一路”国际循环与我国的国内大循环充分对接;三是加强参与国际金融治理,通过共建合作发展电子商务、无接触支付等数字经济,助力沿线国家抗击疫情,改善提升本国产业结构;四是积极推动金融人才交流。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克穆发表题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的主旨演讲。李克穆表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金融业的作用,要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思路着眼。一是合理规划为保障。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发展思路要完善清晰、合理,具备可行性;二是经济效益为核心。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核心位置,量入为出,不搞无底洞工程,否则任何项目都难以维系;三是合作共赢为根基。“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命力在于合作,合作出现问题会动摇发展的根基,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强化合作共赢。
李克穆并指出,金融业应该在建立服务“一带一路”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同时,金融业尤其需要注重项目的可行性,注重风险可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资金支持才有可能可持续,项目才有生命力,也就是说要使金融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充分持续的发挥作用,必须以审慎的、日益完善的监管为前提。
国务院参事、“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发表题为《后疫情时期“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的主旨演讲。王兆星表示,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海外机构布局和业务不断优化和拓展,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很好的金融支持和保障。
王兆星并对后疫情时期推进“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与资金融通提出建议:一是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严控投资风险,做好境外投资风险的管控;二是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优化“一带一路”的网络布局,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同国际组织、国际金融机构的全方位合作;三是相关金融机构应该密切跟踪全球疫情形势,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精准金融服务,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协助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四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一步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总的方向和目标,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国际化重要的推手,推动人民币为中心的区域化的新格局;最后,注重统筹海外的金融管理、债权管理,来进一步优化我国债权的海外布局,加强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地形成合力,共同保障“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刘克崮发表题为《深化“一带一路”普惠金融合作》的主旨演讲。刘克崮表示,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城市圈经济和市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小微经济和小微金融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此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度疫情难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交流发展小微金融的经验,更好地促进沿线国家小微经济体的发展。
论坛期间,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中国金融学年会、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战略与量化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新疆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九台农商银行金融学院、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福州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研究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院及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参与发起成立“一带一路”金融研究联盟。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教授主持联盟成立仪式并发表致辞。
据介绍,“一带一路”金融研究联盟是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中国金融学年会及国内外金融领域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的非法人学术研究团体,旨在围绕“一带一路”金融交流、合作、发展与风险防范开展理论研究、政策分析、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等工作,为“一带一路”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联盟还将广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及金融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推动“一带一路”金融研究服务于沿线国家民生福祉,促进“五通”建设取得新进展。
论坛期间,中国金融出版社总编辑郭建伟介绍了金融出版社近年围绕“一带一路”出版的部分图书,向与会嘉宾重点推介了《“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第二版)》(孟刚 著)、《“一带一路”倡议与对外投融资合作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 著)、《制度型开放——构建“一带一路”投融资新体系》(肖钢 著)及《“丝绸之路”金融大战略》(郭建伟 著)五本著作,获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评价和赞赏。
郭建伟并主持了主题为《“十四五”时期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圆桌研讨。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勇、中再寿险副总经理方力、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和渣打银行中国区交易银行部高级主管由炜四位来自国内银行、证券、保险及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企业高管参与研讨。
论坛期间,“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研究院金融指数研究中心主任苏天杉进行了“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指数的预发布。苏天杉表示,通过研发一系列能反映实际情况的指数,将“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进程予以量化,做到易于衡量,便于有关各方规划相应的合作战略,并为希望投资“一带一路”的投资机构提供清晰的指引。
苏天杉并主持了主题为《新形势下“一带一路”金融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圆桌研讨。福州大学副校长黄志刚、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副院长徐涛、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黎建强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副秘书长庞魁霞等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与研讨。
论坛最后,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秘书长许红海致闭幕辞。许红海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对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十四五”时期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也需要围绕两个大局和两件大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
论坛在与会嘉宾的热烈掌声中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