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养号”平台的利益链(人民时评)

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了随时点开社交媒体账号上的好友列表。然而,虚拟空间的账号安全性究竟如何?在线互动的“好友”是否真的友好?不久前,一则有关“养号”的消息引发关注。今年6月,在公安部“净网2020”集群战役中,江苏徐州公安机关成功打掉一个为网络诈骗、赌博等犯罪提供即时通信工具账号“养号”、交易服务的特大黑产平台——“小果平台”。此案一举捣毁源码技术团伙1个,卡商、号商窝点11个,查获“猫池”“卡池”设备5000余台、手机黑卡100余万张,抓获犯罪嫌疑人84名,其中涉案即时通信工具账号数量巨大,已串并各类网络诈骗案件1300余起,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

“养号”平台给不法分子进行网络诈骗等非法活动以可乘之机,危害不可小觑。此次浮出水面的“养号”平台,还暴露出一条触目惊心的黑色产业链:涉案人员除了平台运营人员,还涉及QQ号商、手机卡商以及发卡平台的相关嫌疑人。不法分子通过“养号”平台购买“黑账户”进行网络诈骗,隐蔽性较强,极易造成公民财产损失。

“养号”平台也严重干扰了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良性运行。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动力,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互联网平台经济,其赖以存在的基础便是真实、活跃的海量用户。一个个活跃账号产生的数据,经过聚合之后具有巨大价值。“养号”平台借助技术手段批量运营未经实名认证的账号,无疑会搅乱平台生态,为流量造假、网店刷单、虚假涨粉等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如果任其潜滋暗长,势必会干扰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正常运行。

遏制恶意注册互联网账号、切断“养号”平台的黑色利益链,还须精准治理、形成合力。从监管层面看,《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明确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监管,把互联网用户账号实名注册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及时封堵漏洞。近年来,公安部门持续开展“净网”等网络治理行动,严厉打击提供网络虚拟身份注册服务的“接码平台”等,查扣大量手机黑卡,对相关黑色产业链形成极大震慑。针对黑色产业链花样翻新、改头换面的问题,也应提升技术能力,及时发现问题苗头、严肃查处。

对互联网平台企业来说,必须切实履行平台责任,主动净化平台生态。互联网企业掌握大量实时数据,应优化管理流程,严格审核机制,持续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给“黑账号”留下生存空间。用户也应理性看待互联网账号的功能和价值。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互联网账号已经不仅仅是聊天工具,有可能连接着个人信息、支付、出行等多重功能,成为个人重要的虚拟财产。应当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重视账户安全,上网与他人互动时提高警惕,不参与买卖个人互联网账号。

在打破了时空局限的虚拟空间,实时的互动、分享带来便捷与精彩,而这份精彩,需要大家共同托举。加强治理、重典治乱,让“养号”这样的非法平台无所遁形,才能更好守护人们对数字世界的美好期待。

《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7日 05 版)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