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 试点近两年,市场体系破题需提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艺)“无废城市”试行近两年,还面临哪些市场难题?11月28日,一场针对“无废城市”建设市场体系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

自2019年4月起,“无废城市”在深圳、包头、铜陵、威海等11个城市和雄安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瑞金等5个特例地区进行试点,旨在推进固体废物最大程度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以期两年形成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模式。

市场、制度、技术和监督共同构成“无废城市”的四大体系。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强调,市场体系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同时,市场体系问题也是其中难啃的骨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就曾提出,“无废城市”试点建设重视监管体系和重点工程建设,但市场体系还较为薄弱。

“良好的市场体系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主体分工的制度和监管、经济政策和金融工具创新、运行稳定有效的机制,以及配套的技术培育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介绍。

然而在近期调研中,任勇发现,试点城市市场体系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市场开放度不足,存在地方保护现象,形成小而全的“小市场”,企业不强不优。他还提到,政府对企业的技术推广帮扶不够,排污企业、政府与治理企业之间的供需信息不对称等。

早在今年4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布的《“无废城市”建设市场体系专题研究进展》中就指出现存问题:市场环境完整性、规范性有待提升;过分依赖财政投入,金融产品难落地;税收政策激励与惩戒作用发挥不充分;公众意识未同步,污染付费或垃圾收费难推进。

“无废城市” 试点近两年,市场体系破题需提速财经在线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会议现场 张艺/摄

光大环境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王天义根据中国国情和国外实践推测,我国要循序渐进实现“零填埋零焚烧”的终极目标,需要不少于50年的时间。他称,“这是一项‘有始无终’的政府工程和民生工程。”

根据上述专题研究,由于无废建设的创新性与长期性,建设项目体量较大且暂时回报不明。目前各试点城市资金来源以中央及省市级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及金融机构等他市场主体多处观望状态,社会及金融资本引入难。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此次会议中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绿色领域贷款质量好,银行要设计好融资模式,通过信贷体系和责任保险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金融支持。此前,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徐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涪陵榨菜废水处理等均是成功范例。

在吸引社会资本方面,王天义建议,积极利用好PPP模式,可将末端垃圾处理减量产生的财政成本节省,用于反哺前端垃圾分类。

考虑到各地技术、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差异,任勇认为,以任务、主体、责任和问题导向分类精准施策,更加强调政府责任。他鼓励政府将“直接补贴”变为“奖励”,同时给予相关企业税费优惠;在部分领域试行收费制度,让市场主体有钱可赚;弥补绿色产品认证的制度空白,政府公共采购带头绿色消费。

“下一步在正面引导‘无废城市’建设的同时,还会向‘重废城市’施加压力。”生态环境部负责人表示,这些每年产生大量危险废物、但处理量跟不上的城市,实际上是把风险转移给了后代,十四五期间,将对其明确责任,传递压力,推动其治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