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流量的“造星运动”只是生产互联网的快消品

一夜之间,马保国火了,丁真火了。一个月内,丁真和马保国的相关词条分别上了6次微博热搜,有关丁真的话题阅读量高达14.4亿,讨论量达16.7万次。打开抖音和快手,各种“耗子尾汁”、“五连鞭”模仿秀扑面而来。马保国和丁真无疑成为了近段时间的“顶流名人 ”。<br/><br/>  马保国和丁真“爆红”的背后,实则上是各大互联网流量平台的一场“流量造星”。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B站、抖音、快手更把目标瞄准了丁真马保国等有机会成为热点的素人。通过合力制造话题,扩大影响力,各大互联网平台通过丁真和马保国们,收获了巨大的流量以及流量背后的利益。<br/><br/>  “狂欢理论”认为,狂欢化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叛,是草根阶层要求颠覆等级秩序、消除尊卑对立、破坏严肃统一、瓦解官方和民间的界限,让一切边缘化的强烈愿望。丁真和马保国这种素人网红的走红,正折射出了网络传播下草根大众阶层的话语表达与主体意识的凸显。<br/><br/>  但是不禁要思考,马保国和丁真们这样的流量到底生命周期会有多长?这样像马保国一样打造传统武术旗号招摇撞骗,大行其道的“骗子流量”真的是时代所需要的吗?丁真爆红后难道不会成为资本赚钱的工具人吗?互联网时代像马保国和丁真一样爆红的人不在少数。但最终大部分只是昙花一现。当平台不再给予流量支持时,这些“造星运动”产生的爆款网红没有了真正优质的内容创作,也只是会在迅速聚集的流量和关注度之后被大众丧失新鲜感而抛弃,沦为一地鸡毛。如果自身没有拿得出手的实力,这些没有价值观的热点也自然不会被平台持续关注。一开始为人们提供新奇视角和独特体验的马保国和丁真们,在逐渐视觉疲劳后,逐渐会被下一个流量网红所代替。<br/><br/>  流量造星运动中需要的不是马保国和丁真这样的时代快消品,而是papi酱李子柒这类凭借自身实力和商业敏感,加上通过流量扶持而真正创造价值,受到持续关注的网红。每次社会热点出现之后通过幽默的语言和较为深刻的观点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甚至让人有所感悟,觉得能够学到东西,这样的网红才能成功且可以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br/><br/>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道:“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当马保国丁真在互联网流量狂欢后,没有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创造,也不过是继续成为互联网“造星运动”种更新换代的快消品。<br/><br/>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