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工程的测量必须精益求精。”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E10管节水下整平测量现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和团队成员正利用其创新改进的三维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测量。
11月23日,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现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正进行测量工作。(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新华社发
陈兆海从事测量工作25年,但给海底隧道建设工程进行测量却是首次,“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的海域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多礁石、多溶洞,为了高质量施工,要求高精度测量数据。”
“一条小鱼吐出的泡泡都会影响测深结果。”陈兆海说,由于测量团队最初使用的还是二维单波束测深设备,精度和速度跟不上工程建设的需求,“我们引进了一套可以三维扫测的多波束设备。”
新设备在手的测量团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新问题。陈兆海说,首次水下扫测数据与现有基床整平验收数据比对相差达10厘米,虽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但对比港珠澳大桥工程的高精度还有差距。”
“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从不服输的陈兆海和团队成员经过研究,探索给新设备的五个分部仪器定做连接架,“仪器不能自控水平,但我们可以给它们安上坚实的臂膀。”
误差范围从10厘米到7厘米,再到5厘米,测量精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仅精度提高,效率也大幅提升。”陈兆海说,“过去二维单波束测深设备6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改进后的三维多波束测深系统30分钟就能完成。”
11月30日,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现场,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测量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正使用三维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测量。
新华社记者郭翔 摄
“从二维到三维,给海底隧道工程做三维‘B超’,就是为了更高水平的施工。”陈兆海25年来不断学习新的测量技术,在船坞、码头等工程建设中排解了各种难题,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新华社记者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