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炜
近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刷新近两年半的新高。由此,离岸人民币从5月7日起连续反弹,半年左右的时间升值约9.6%。12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调145个基点,报6.5362。假如现在兑换10万美元,要比半年前大概少花6.9万元左右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升值与美元指数走弱有很大关系。美元指数今年3月20日升至102.99的高点,此后呈连续下跌走势,迄今累计跌幅超过10%。5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跌破100整数关,美元贬值趋势更为明显。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美联储将利率降至零,使得美国债券相对于欧洲与日本债券长期以来的收益率优势消失。这是现阶段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市场分析认为,美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升值40%以上,现在进入贬值通道的可能性较大。机构普遍对2021年美元指数走势持悲观预期,有的认为,美元贬值幅度可能超过10%。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近日指出,美国经济增长持续疲弱,量化宽松和低利率货币政策长期推行,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增加,影响市场不确定性的事件逐步落定,投资者避险需求减弱等因素交织影响,导致美元币值将长期被削弱。 美元指数走弱的同时,非美货币“涨声一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升值,还得到自身强势基本面的支撑。11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及综合PMI均创出年内高点,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增强,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加快。11月,东盟10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正式签署RCEP,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这将吸引各国来中国投资,增加各国对人民币的需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分析认为,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继续保持升值走势,突破6.6关口,进入“6.5”通道。预计短期这一趋势仍将延续:一是近期欧美疫情出现第二波和第三波形势,市场避险情绪较高,人民币资产配置热度不减。二是中美利差可能继续扩大,近期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维持在240基点左右的历史高位,对人民币汇率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三是出口保持扩大优势,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综合因素驱动未来一个月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在6.5至6.7左右的区间小幅波动。 据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的11月债券托管量数据显示,11月境外机构的人民币债券托管面额达到27663.36亿元,环比增加836.6亿元,同比涨幅达到47.88%,实现连续24个月的增持。受到美元走弱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意愿明显增强。很多海外机构增加了人民币债券在全球固定收益类投资组合中的比重,将其视为对冲美元贬值风险的重要工具。 美元贬值利好非美货币表现,新兴市场资产的吸引力增强,有助于推动资金进入新兴市场。有统计显示,今年11月投入新兴股市的资金总计约750亿美元,创下新高。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12月1日,北向资金净买入A股达162.92亿元,为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第7大单日净买入。有专家指出,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形成,将推高中国债券和股票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全球新一轮资产配置大潮中的亮点。
热点链接
●马建堂在乡村振兴齐鲁论坛2020上的主旨演讲
●展望2021:新型消费助推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第五届“中英发展论坛”在线上举行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丨“任务清单”出炉 让RCEP落地生效再加速
●时报时评丨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新闻洞察丨政策助推数字文化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
监 制丨王忠宏王辉王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史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