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暴发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很多行业被迫裁员重组,甚至曾被称为“百业之母”的银行业也未能幸免。据外媒报道,在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球银行业宣布裁员人数已达6.38万,预计全年将会超过去年近8万的裁员总人数,创下201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曾几何时,银行业的工作是令人艳羡的“金饭碗”,众多优秀的年轻人都希望投身于此。但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银行业风光难再。就以状况相对不错的美国银行业为例,2010年至2019年资本回报率徘徊在10%左右水平。而在2008年之前的15年,美国银行业的资本回报率平均在15%以上。
过去10年全球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英等发达经济体长期执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货币政策。尽管这种超级货币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经济复苏,但也导致银行存贷利差的显著收窄和利润大幅缩水。
其次,各国政府对于银行业监管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这不仅限制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同时也增大了银行的合规成本。在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银行中,监管合规部门的人员过去10年都有显著增长,而其他部门则在裁减人手。
最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技术的进步,给全球银行业创造出空前强大的竞争对手。在过去10年中,无论是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巨头还是新生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凭借技术优势,在支付、小额信贷以及资本市场交易等多个领域对传统银行发起挑战,蚕食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
面对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全球的银行业也在寻求自我转型,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转型措施既包括传统的战略调整,也包括对新技术、新业态的拥抱。过去几年中,很多国际银行开始改变过去倡导的“大而全”战略,通过地域分布和业务条线的重大调整,回归自己熟悉的市场,做强具有竞争优势的业务。这种转型的效果是,单个银行的规模会缩小,但是从银行业整体来看会出现更多各具特色的银行。
在对新技术、新业态的拥抱方面,众多富有远见的银行早已开始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并初见成效:
一是传统银行纷纷进入移动支付市场,或是与移动支付商合作,或是自建平台,力求将移动支付便利带给自己的零售客户。二是银行还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于各种业务流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升级用户体验。目前银行利用人工智能接线员接受客户问询已不再是新鲜事,同时一些国际银行也开始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发放银团贷款。三是欧洲的银行在监管者的鼓励下开始试水“开放银行”,允许金融科技公司甚至同业利用自身掌握的客户数据拓展新业务机会,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客户。
新冠疫情正加速世界银行业的转型。银行一方面由于经济形势,被迫进行人员裁减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它们也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调整,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业务中的科技含量。
除此之外,后疫情时代世界对银行业的未来方向带来新启示:全球的低利率环境将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出于卫生的考虑,银行客户对于无接触服务的需求将会激增;全球中央银行可能会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若想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传统银行须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科技在业务中的运用,把握时代的主旋律。(作者是平安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