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随笔|B站纪念账号背后的温存

12月24日,B站通过微博发布公告称,自当日起,对于不幸离开人世的B站用户,他们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其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以纪念他们和我们曾经存在于同一个世界,曾经看过同样的风景,为同样的事物欣喜或悲伤。

据B站介绍,逝世UP主的账号亲属提交并审核通过后将会变成“纪念账号”,个人主页将显示官方悼念信息,任何人都无法继续登录,且该逝者账号内原有内容将继续保留,作为账号原主人留在世上的纪念。

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但互联网时代的记忆也是短暂的,15分钟能成名,再过15分钟也可能消失在互联网大潮中。逝者如斯,对那些逝去的B站用户来说更是如此的,如果没有一种纪念方式他们或许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我们正是因为许许多多UP主的分享,才能看到不同的人生。B站设立“纪念账号”恰恰是对每个逝去用户的铭记,对他们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价值予以肯定,表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关怀和个体价值的维护。

事实上,在互联网上还有不少自发组织的对互联网用户的纪念方式。比如,在被称为“精神的角落”的豆瓣上,就有一个“豆瓣公墓”小组,专门为了纪念已故的豆瓣用户。在这个网络公墓里,你能看到多个曾经活跃豆友的精彩人生瞬间。他们中包括了年轻的历史天才、才华横溢的女歌手、在豆瓣拥有近4000名粉丝的青年作家、在豆瓣更新读书日记的诗人、巡演的志愿者、字幕组的一员、知名学校的教授,等等。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在网络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的账号可能因为死亡而被封锁,我们的创作可能因为网站的落幕而消失,仿佛什么都不会有人惦记。面对时间和遗忘,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用什么方式才能将存在的痕迹延长,让人有个惦记的念想?为他们设一个“纪念账号”,立一块“数字墓碑”……这些数字时代的祭奠与纪念,无疑让痕迹更深,让亲朋好友能时常来看看,也保留着一份互联网的温存。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琛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陈文杰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