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互联网快车,不能丢下“银发族”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张子谕

让便捷高效的指尖生活方式覆盖更多人群,让老年群体能方便地融入数字生活,是有关公共服务部门的责任,也是相关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据新华社12月28日报道,交通运输部近日将组织网约车平台公司在老年人“一键叫车”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派单等方面优化服务。另据消息,2021年1月起,工信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首批将完成115个公共服务类网站和43个手机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覆盖国家相关部委及省级政府、残疾人组织、新闻资讯、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社交通讯、生活购物、旅游出行、医疗健康等领域。

长期以来,老年人在融入互联网的进程中遇到不少障碍,尤其是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不少老年人玩不转指尖上的小屏幕,正常生活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比如,眼下很多医院全面实行网上预约挂号,不会网上挂号的老年患者以前还能线下排队挂号,但如今只能望“号”兴叹;再比如网上买票、订酒店、叫车等操作,对于年轻人而言十分简单,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则如同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高山。之前有新闻报道,由于不会使用健康宝,不少老年人“寸步难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18.1%。而有报道显示,截至2020年3月,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6.7%,这意味着仍有上亿老人未触网。

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太快,学习、适应能力偏弱的老年人难免手足无措、跟不上急驰向前的时代列车的节奏。同时,这种状况也与城乡、地域的经济差异有关,城市、发达地区的老人接触互联网的机会更多,智能设备使用率更高。

涉及公共服务的网站及应用程序应加快适老化、无障碍改造,这是相关政府部门的责任。当前,不少地方处在摸索阶段,比如,虽然一些政府网站开通了针对视力障碍人群的语音导览、大字号浏览等功能,但对这些群体而言,在信息繁琐、功能冗杂的网站里找到此类功能,并非易事。找不到、不会用,无障碍浏览功能自然沦为摆设。还有一些政府门户网站的机械式语音播报听起来就像“鬼畜”发音,聒噪、刺耳,让一些视力障碍群体直呼“眼睛和耳朵一起受罪”。

与此同时,商业类APP通过适老化改造,让更多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更便捷地享受互联网购物、出行、通讯服务,也是互联网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比如,虽然不少商业APP推出“语音模式”“老人模式”,操作界面简单、便捷,但是相关服务的方言识别能力仍然较差,对于讲不好普通话的老人来说,该功能无法发挥最大效用。还有一些APP内置较多强制广告甚至存在诱导消费选项,不少年轻人都容易误操作,更不要说操作吃力的老年人了。当然,APP改造除了要把一些长期存在的不适老的“坑”填上,更应该警惕一些企业借机又挖新“坑”,避免老年“韭菜”被收割等情况。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将商业APP无障碍操作水平,纳入相应的考核机制、信用评级中,倒逼企业履行社会义务。

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也能畅游网络,完善终端设备布局、网络基站建设、提速降费等方面也需同步发力。同时,对于确有操作困难的人群,相关服务必须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通道,不能一味全搬到线上。一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就是对社情民意的及时回应。

互联网生活不应该是冰冷无情的数据交互整合,而应该是温暖的、有人情味的现实生活情景的再现。让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也能搭上互联网生活的快车,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肖天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