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5日发布的《经济稳步复苏,改革蓄势而发》报告(下称“报告”)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6%左右,2021年GDP增速有望接近9%。
该报告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颜色执笔。报告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将达到18%左右,之后逐季放缓至9%、6%和5.5%左右,趋近我国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2021全年GDP同比增速会达到8.2%—9%。
报告指出,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与进出口今年面临地产调控政策、财政压力与国外需求的不确定性,消费恢复较为滞后,内需提振尚需时日。由于去年的低基数效应,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或将跳至高位,但不应因此对形势过于乐观,随着经济修复动能逐渐减弱,尤其今年下半年经济回归正常轨道之后,经济增长可能因动力不足而再次面临较大压力。
报告分析,未来经济走势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趋势与产业升级需求密切相关。第一、消费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劳动力流动进一步畅通,在解决城市人口工作地和居住地相一致的问题后,将能更好地释放消费潜力,尤其促进服务消费。第二、科技创新推动制造业升级,使投资逐步摆脱对房地产与基建的过度依赖。 “十四五”阶段,对核心技术领域的政策支持将成为重点,在向高端制造的产业升级过程中,投资有望逐步摆脱对房地产与基建的过度依赖,使制造业投资在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报告认为,今年货币与财政政策相机抉择、温和回归。在货币政策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精准调控,重点施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形成支持。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存在不对称性,货币政策应对下游行业、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领域做出长时间支持,做好稳企业保就业纾困政策的适当接续。在财政政策方面,2021年应温和适度回归,不急转弯。出于财政可持续的角度,2020年我国应对疫情实施的各项税收优惠应逐步回归正常,但是出于惠民生的考虑,应进一步压缩中央预算内财政支出,并继续压降非税费用。
报告还指出,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必须破题关键挑战,包括:保持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相对闭环,提升消费占比,应对产业和劳动力结构变迁,应对收入分配结构和格局变化,推进城镇化,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和研发效率等。报告预计,2021年将出现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改革举措: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科技创新”领域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产业结构升级,都市圈建设等。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