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和国家一直重视青年工作,关心青年发展。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一直以来,中国青年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停奋进,努力追梦。值此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人民数据研究院基于大数据分析方法,解读当代青年的特有风貌。
五四青年节来临,青年相关话题引爆舆论场
图1:五四青年节相关词云图 数据来源:人民数据网络舆情系统
随着五四青年节临近,舆论场上关于“五四青年节”相关话题热度走高,据公开数据显示,近一周内相关话题讨论量超过7万条。青年人群体占比较大的微博平台,承载了全部信息的约八成。
图2:中国政府网开放网民留言区用以承载网民诉求
作为与互联网共生共长的一代,青年群体已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构成人群,网络也成为青年群体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如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青年表达诉求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畅通言路,搜集民意的主要平台。
在党政类信息平台,如中国共产党员新闻网、中国政府网、学习强国等,都有专门区域,就各项政策议题,听取网民意见。全国两会期间,各大主流媒体也会在网络平台设置专题页面,收集网民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意见建议。
互联网对青年的世界观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媒体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当代青年已经逐步树立起更为开放包容的世界观。
中国政府网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共有100多万条实名留言表达了对政府工作的建议,留言文字总量约3.6亿字。从年龄结构上看,“70后”“80后”是主要留言群体。“70后”“80后”“90后”群体占全部留言人数超过一半。
图3:2015-2019年中国政府网网民留言年龄结构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当代青年对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更加自信
当代青年对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更加自信。2020年由中国青年报发起的“五四”调查中,对“青年人国家认同感”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97.8%的受访青年表示“感到很荣幸身处这样的国家”,97.1%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我和我的民族命运与共”,96.5%的受访青年确认“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有我的担当”。
由此可见,当代青年对于中国制度和中国道路越来越自信,他们不会片面地把西方民主制度作为参考系,而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待中国的道路选择和制度选择。
传统文化思潮复兴,“国风”青年强势崛起
近年来,在国家的倡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欣欣向荣的复兴之势。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00后等青年群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无限自信的姿态登上大众流行文化舞台。他们穿汉服、背唐诗、买博物馆文创,上B站创作“国风”内容,以各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古人智慧与精神的热爱,这些青年群体被统称为“国风”青年。
在民族文化自信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汉服产生兴趣,主动去了解汉服文化。《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超过200万人,爱好者群体至少已有千万,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2018年购买汉服的人数比上年增长了92%,其中95后人群成为汉服购买的主力军。
图4:2018年汉服消费人群年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18汉服消费人群报告
汉服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一套服饰,它所承载的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象征着中国的灿烂文化和精神气质。汉服走红的背后是中国文化思潮和国粹的复兴,“国风”青年对汉服的热爱,正是对此最好的彰显。(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陈晓宇)
参考文献:《当代青年如何看待历史、国家和世界》作者:刘东建
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所指的青年,年龄范围是14-35周岁。
来源:人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