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一新冠感染者流调报告遭外泄 当地疾控回应:正在追查中

5月9日,宁夏银川一31岁男子范某,在其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后,其个人身份信息在网上被曝光,其中甚至包含本人及家人姓名、身份证号、住址,以及详细行程记录。对此,宁夏疾控中心回应称,流调报告会会同步给多个关联部门,目前不清楚在哪个环节泄露,正追查泄露源并给予相关人员处理。

疫情发生以来,流调报告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确诊病例的流调信息,连着国家防疫大局,也连着公民的尊严和隐私。民众基于恐惧病毒和安全防护等心理,往往对流调信息格外敏感。一旦信息泄露,会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和热议,甚至可能引发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的网络暴力。但疫情发生以来,流调报告泄露却屡禁不止。

2021年1月6日,杭州市市通报一例境外输入复阳无症状感染者的同时,发现该无症状感染者身份信息、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大面积传播,并发现两则在网上散布涉疫谣言的违法行为。经公安机关查明,位于西湖区的某医院院感科医师林某将相关流调报告转发至微信群,致使在互联网上大面积扩散,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另查明,张某、胡某借机散布涉疫谣言,分别处以行政拘留七日的处罚。

2020年12月23日,北京顺义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其家人信息在多个微信群中泄露传播,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经警方调查,某航空安保有限公司员工刘某,男,41岁,在工作期间将用于筛查密接人员工作的患者初步流调报告私自拍摄并发至微信群内,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同事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手机号码等隐私泄露。12月24日顺义公安分局依法对刘某处以行政拘留。

对此,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早在一月份北京、上海等城市流调报告出现一大变化:新增确诊病例流调报告中隐去了病例的性别、年龄、籍贯等个人信息,以涉及区域和场所的信息披露为主。这种在尊重个人隐私、弱化病患及家人压力的同时,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做法,值得赞誉和提倡。

综编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杭州发布。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