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助力高质量发展 奋楫争先持续改善民生福祉西安市6个开发区“晒”出成绩单

6月16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邀请高新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航空基地等6个开发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到会,介绍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亮点和进展情况。

高新区启动建设2.6万套人才住房

引进了三星、比亚迪、中兴等行业龙头企业超过100个,累计注册企业已经超过18万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30家,全长45.2公里的沣河绿道全线贯通,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6900余个、义务教育学位70000余个……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以解放思想为动力,自主创新为核心,在经济发展、完善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城市面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等方面成就斐然,走出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

GDP增速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居第一

在经济发展方面,2020年西安高新区GDP达到2410.08亿元,占全省的9.2%,全市的24.1%,在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GDP增速位居第一位,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八位,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高新区通过深入践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以光电子、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5+5+6+1”现代产业体系,引进了三星、比亚迪、中兴等行业龙头企业超过100个,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超过500家。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高新区坚持帮办代办、上门服务等机制,开展 “一把手坐窗口走流程”等服务活动,推出“亲商助企专员”行动,打造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四最”营商环境。高新区累计注册企业已经超过18万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130家。

城市面貌加快改善

高新区结合城市道路实际情况,对区内重点道路、重点区域的36条城市道路和19条人行道及附属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总投资5.38亿元,提升改造24个老旧小区。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高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2020年优良天数278天;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建成区消除劣Ⅴ类水体,农村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高标准、全方位推进全域增绿工作,2020年完成绿化总面积约219.7万平方米。全长45.2公里的沣河绿道全线贯通。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高新区2020年新建学校50所、改造学校87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6900余个、义务教育学位70000余个,优质学位充足保障;开展人才住房保障试点,启动建设2.6万套人才住房。开建10余所公办医院,医疗资源供给不断增强。为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事,建成12个标准化镇(街)便民服务中心、5个政务服务站,以及N个服务站点,加快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西安高新区把党史学习教育同高新区改革发展实际紧密结合,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学好党史学习必修课,深入开展宣讲,营造学习教育浓厚氛围,紧盯民生项目,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等,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快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国际港务区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向西开放”为目标,全力推动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2016年以来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32.23 %,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速44.27%,连续7年获得西安市考核优秀单位。

西安港港口功能逐步完善

西安港获批全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首批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是全国唯一具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建成占地5600亩的铁路物流枢纽——西安国际港站,占地800亩的公路枢纽以及4.67平方公里的西安综合保税区,拥有铁路一类、公路二类口岸,粮食、肉类、整车指定口岸;中欧班列长安号稳定开行15条干线,覆盖亚洲、欧洲45个国家和地区,开通15条“+西欧”集结线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29个省份的货物在这里集散分拨,2020年开行3720列,今年1-5月开行1512列,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和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

港产、港贸联动发展成效显著

西安国际港务区获批国家首批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以临港产业、电子商务、商贸服务、物流金融、文体健康等五大产业为主导,聚集了马士基、安博、中远海、中林、国药、上药、京东、阿里考拉、苏宁、国美、优信、蜜芽等行业龙头企业入区发展;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方面,引进了康佳智能科技产业集群、汇芯未来信息等消费电子及其上下游企业30余家,总投资约300亿元。

港城融合发展日新月异

作为十四运会主场馆所在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历时996天完成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建设,吸引了华润、五矿、中铁、中电建大型央企总部落户,布局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心“长安乐”、城市展示中心“长安云”、光影文化公园、丝路体育训练基地、奥体中央公园等重大公建项目,总里程102公里的“六横三纵两桥三隧”主次干道及支路建设成网,总长24.7公里全国第一的330千伏高压线迁改落地工程国际港务区段建设完成,19.7公里长的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河一山”灞渭河绿道建成开放,新增绿化610万平方米。

民生改善提档升级

国际港务区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3所,大力实施“名校+”工程,与陕师大、铁一中合作设立公办名校,新增学位11200个;交大一附院国际陆港医院已进行至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借助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帮助群众就业,带动就业9000余人;按照“四最”标准建设征迁群众安置房,全市首个“四最”标准安置小区新合新苑(一期)已完成图纸分房,让群众真正享受到了园区发展带来的红利。

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国际港务区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举办了“百年奋斗史 今朝再出发”系列学习培训、“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群众宣讲等130场活动,5位全国知名专家现场授课,全区181名党支部书记和老党员走上讲台。深入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09项办实事任务全面推进。

航空基地聚力打造国家级航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作为西安航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西安航空基地以贯彻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为引领,以发展壮大航空产业为抓手,立足优势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聚力打造国家级航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实体经济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自成立以来,航空基地构建了以整机制造为主干产业,以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为分支产业,以航空零部件加工、航空维修、转包生产等为配套产业的完善产业链条,超过1400家企业在这里落户生根,其中航空制造业占比达65%以上。今年一季度,航空基地GDP增速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1.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90.8%,全面实现“开门红”。

特色集群加速先进制造业壮大

围绕西安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航空基地全力推动3大先进制造产业、4大航空新兴产业、5大现代航空服务业和10大产业承载园区联动发展,着力构建“34510”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先进航空零部件智能互联制造基地、高端航空部件研发制造基地等一批航空制造项目开工,项目开工率达94%,同比增长51%,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建设手续办结率达100%,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科技创新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

航空基地精心布局了“众创空间+实验研发+公共服务+创投基金+科技园区”五位一体的航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矩阵。现已建成35个市级以上研发中心,引进西安交大、中航一飞院等多个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国内首家航空产业大数据平台建成运行。新舟700静力试验机顺利交付,世界最大3万吨等温模锻液压机热试成功。

办好实事增强辖区群众幸福感

航空基地第一初中、第一小学扩建项目即将投用,新增学位2010个。完成10条市政道路无障碍设施提升,人行盲道提升3.7公里,人行道缘石坡道改造159处,更加方便残障人士和老年群体出行。创新推进停车位共享,将商业综合体及住宅小区部分停车位对外开放,有效缓解停车难题。

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向纵深迈进

航空基地通过坚守使命与特色并肩、南北红色资源联动、青少年与干部教育同步、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发展融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等方式,全面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累计开展20余场宣讲活动,形成“线下会议部署、线上委员牵头、上班工作办业务、下班学习谈心得”的常态化学习机制。

航天基地西北唯一的国家超算中心8月底建成投用

西安航天基地突出党建引领核心,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聚力“十个航天”,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大踏步迈入新时代。

产业航天推动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航天基地坚持航天、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产业“四箭齐发”:航天产业进入新一轮蓝海,航天六院等10个“国家队”和40多家商业航天企业聚集发展,2020年实现产值301亿元,中国航天动力之城、北斗创新发源地更具影响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聚集,全国第十、西北唯一的国家超算中心8月底将建成投用,引进西安荣耀等一批高科技龙头企业,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总量分别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二、第三;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市开发区第一。

科创航天推动创新动能实现新增强

航天基地加快建设10个科技产业园,打造“垂直厂房+写字楼+人才公寓+商业配套”的产业空间,3年内完成61栋高层建设,闯出“集开发与招商、运营与服务于一体”的新发展模式。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级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0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第八,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

品质航天推动城市发展取得新进步

航天基地按照“品质航天”56项标准,推进10个专项提升,起步区沿街立面、广告牌匾、绿化美化、城市家具、基础亮化全部提升到位,城市空间更现代、更温暖。实施“绿满航天”建设,公共绿地面积由190万增加到352万平方米,“人在林中、城在园中”的公园城市精彩呈现。实施“畅行航天”建设,打通断头路26条,航天南路跨西康高速桥建成通车,便捷高效畅通之城承载更加有力。

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

航天基地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贯彻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始终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为群众办实事”全面铺开。实施教育“倍增计划”,中小学总数由原来的9所增加到12所,学位数突破2万个。市人民医院1000张床位投用,2000张床位的二期正在筹建,三级医疗体系日臻完善。全民健身深入开展,现有4个、新建6个城市公园全部突出运动主题,现有1个、在建1个体育综合体,“下楼锻炼、出门跑步、场馆健身”融入市民生活。

浐灞生态区坚持生态引领 构建全要素会展产业格局

近年来,浐灞生态区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坚持生态引领,着力打造以会展、文旅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城市品质,扎实保障改善民生,城市环境持续提升,经济取得蓬勃发展。

今年上半年,按可比增速计算,浐灞生态区预计生产总值(GDP)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可完成重点项目230亿元,达到年初目标的70%;预计实际利用外资9100万美元,引进内资350亿元,分别达到年初目标的50%和81%。

生态建设惠民利民

浐灞生态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强化两河四岸绿色生态体系建设。累计形成湿地面积1200公顷,绿化面积1528.24公顷,修复浐、灞河城市段河岸景观56千米,浐、灞河水环境质量稳定维持在地表Ⅳ类水平以上。建成47.7公里浐灞河绿道,在灞河上新建3座慢行景观桥,将生态景观与城市生活有机融合。

会展引擎全面发力

浐灞生态区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一期)、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于2020年落成,成为西安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共承接第29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第5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等重大会议会展活动70余场。同时,加速建设西安国际会展中心二期重型馆、进博馆,进一步完善会展功能,构建全要素会展产业格局。

特色文旅活力提升

浐灞生态区以“大美浐灞 常绿长安”为主题,着力打造“生态+文旅”“会展+文旅”特色文旅品牌。灞柳迎送、世园晨曲、长安塔影、月光宝盒等八大文旅新场景,及生态、极致、穿越、醉夜四条精品文旅路线,成为西安东部旅游的时尚新选择和各平台刷屏的网红打卡地。《驼铃传奇》《宋城千古情》两大演艺品牌,成为西安演艺新爆款。今年1至4月,浐灞生态区累计实现旅游收入17.356亿元,预计到6月底,旅游收入将突破25亿元(2020年全年旅游收入45.5亿元)。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浐灞生态区以十四运会为契机,全力推进城市配套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完成15个老旧小区改造,改造面积约48万平方米,惠及群众约5500户;建成42条道路,落地67公里架空线缆,提升改造6条背街小巷,打通5条“断头路”,“五桥一隧”中的5座桥全部建成投用,锦堤六路下穿灞河隧道将于7月底竣工;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11250个。

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浐灞生态区充分挖掘自身特色,通过千人宣讲会、漫绘党史、红色基地等载体,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同时切实解决出行难、办事难、上学难、维权难、就业难五大民生难题,扎实推进七项惠民实事,从办好一件件实事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曲江新区成为全国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

“十三五”以来,曲江新区紧盯追赶超越定位,贯彻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大胆探索,成功跃升为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发展的标杆性区域。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

曲江新区坚持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以文化产业和景区运营为核心的营利性服务业成为首要支柱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产值大幅增长,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亿元,消费拉动成为发展新特征;5年累计完成固投2037亿元、引进内资2841亿元、实现利用外资13亿美元,建成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42个,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文化产业影响力持续增强

曲江新区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不断扩大,《麻醉师》《柳青》等文艺精品接连斩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话剧《长安第二碗》、杂技《天鹅湖》、秦腔《三滴血》等一批优秀剧目在国内外成功巡演;《白鹿原》《大秦帝国》《装台》多部电视剧获得飞天奖、白玉兰奖等国家级奖项,“曲江制造”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曲江新鸥鹏“产城人文”四维融合发展引领全国,文旅产业项目布局已覆盖12个省30多个城市,产业“走出去”成果丰硕。目前,曲江文化市场主体总数突破2.2万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达148家。

旅游产业创新成绩斐然

曲江新区不断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荣升5A级景区,碑林、小雁塔、易俗社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全面推进。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成为全国首批示范商业步行街,创下日接待量超85万人的历史纪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国际音乐节、西安国际马拉松等文化盛宴为西安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

民生短板加快补齐

曲江新区扎实推进学校建设、卫生服务及脱贫帮扶等工作。新建及接管移交学校21所,新增学位35591个,义务教育学位保有量达5.14万个,成功组建2个市级“名校+”、5个教育集团,曲江教育品牌效应不断凸显。

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

曲江新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史、讲党课,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充分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开展话剧《共产党宣言》、儿童剧《火印》等多部优秀剧目巡演82场次,通过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讲述党史故事,把党史学习教育形象化、生动化。

本版稿件均由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雷县鸿采写

编辑:融媒体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