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给我们说过辽宁一位700多分的学霸,这个分数上清华也是绰绰有余的,但他的志愿却并没有清华,报的是一座自认为适合自己的院校,老师们也不知道该惋惜,还是该钦佩,也有的老师认为他有自己的理想。
当然了,人家的分数高,就可以随便挑,但要是分数低,那就没得选了,老师说这个案例,就是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
小编认识的一位同学,高考分数600多,也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家里也没有电脑,于是在报志愿的时候,是让他大学的姐姐在网吧给他填的,他对自己的成绩还算满意,但是最后却没有受到他理想学校的通知书,原因就是他姐当时填完之后没有保存,提交上去的是一份空表。
事情已成定局,没有办法了,就只能带着姐姐对他的亏欠去复读了,就是学习状态直线下降,好在最后也把心态调整过了,最后也是考上了一本师范,他的这个经历只能用悲惨来形容了。
而今天小编要说的主人公,和我这位悲惨的同学经历差不多,应该有很多同学听过他的故事。
高考成绩650分,本以为“985院校”稳上,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却哭了
这位同学来自我国南方,高考分数650,这样的分数可以上很多的211、985院校了,而且他的理想学校就是同济大学,但是在填志愿的时候,学校名字却没有辨别清楚,收到通知书时难受哭了,这根本不是985院校。
他以为填写的就是同济大学,但其实填写的是“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一个三本院校,但是事实已经如此了,要不就去读,要不就从考。造成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填志愿时不仔细,这种失误实属不该,但是也后悔莫及了。
要杜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就一定要仔仔细细地填写,多找几个人认真核实,一定不要搞独裁,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如果在填志愿时候有人在旁边核对着,出现错误的几率也就会降低很多,不过像名字非常接近的学校,就需要我们认真核对学校的编码,检查名字能不能匹配上,把出现错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填报志愿的学生,下面这些问题要注意
选好学校和专业,学生在填志愿的时候要想好自己想学的专业,想去哪个学校学习,因为学校之间的编码是不同的,如今国内的大学超过了2900多所,因此相近的名字非常多,怕名字填错的,就用编码核对一遍。
也有发展特别好的大学,会在设立分校,就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确实是山东大学的分校区,而我们上面说到的“同济大学浙江院校”可不是同济大学的分校,他是一个独立的学校。
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事情发生,在填志愿时候一定多看看学校的资料。
*不要过度自信,抱有侥幸心理
在填写志愿的时候,考生们切记不要盲目自信,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在考试后学生和家长可以估测一下大概的成绩,而且估算出来的分数也不会相差很多,不过也不缺考试中超常发挥的黑马学生,也有因为跑题后,和预测成绩相差很多的学生。
考试比预测成绩好,这样志愿填写靠前的大学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但要是成绩不理想,或是高估了自己,填写志愿时把分数线提升了很多,而且没有选择给自己兜底的大学,或者选择兜底的学校没有二本,三本过度,用专科兜底,这样就会失去很多的选择。
每年就有很多大学会接受很多成绩超过学校录取分数线很高的学生,而这样的考生可不是愿意来这个学校的,很多都是因为过度院校填写过少,学校之间的跨度较大造成的,所以同学们要注意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不要太过自信,认真选择每一个志愿。
选择一个好专业,是个很大的难题
没有踏入社会时,在学校所接收到的专业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多职业都会把有点无限放大,而把职业弊端隐藏,而且学生们对社会还是很乐观的,选择专业时还是比较倾向于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很多学生也会被虚荣心左右,家长把学生抚养这么大,对学生的期望也比较高,但也会倾向所选专业的未来前景。
职业的前景是不好预测的,这个职业能吃香多久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就像新闻工作者,采矿和国际贸易,相对的收益很高,但这都需要高学历的人才。
有的专业发展前景确实很好,但是竞争也会更加的激励,而且也要顾及到学生对这个专业的兴趣程度,不然对于学生而言是很痛苦的,选择了之后不适应,再想转专业就很难了。
专业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身体条件,不能给经常晕车的学生,选择一个东奔西跑的兴业吧,性格内向的学生,就不要选那些和销售有关的行业,专业再好,学生不合适也是不行的。
总结:
学生可以参考自己的体质优势,性格优势,外形优势来选择有前景发展的专业。
志愿的填写时,对自己不要太过乐观,志愿的每个细节都要做好,和家长老师同学的交流,可以很好地规避悲剧,愿天下学子都可以拥有前程似锦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