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期货的推出,可以打破中国猪周期的困境,平抑猪价,抚平其价格波动曲线。但由于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10块钱的猪肉价格恐不复见。
中国年消耗猪肉5500万吨,约占世界总量一半。但是受到猪周期的困扰,价格波动太大且周期频繁。要知道生猪期货推出对猪肉价格的影响,了解猪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是猪周期
中国特色猪周期是典型的供需关系在市场上的反映:
1.猪肉价格上涨的过程,因利润向好刺激了生猪供给的增加,农户与企业的养猪积极性逐渐提高。遥看当年,互联网企业搜狐养猪,电脑厂商联想建猪场都是该阶段的产物。
2.资金涌入养猪大业的后果就是猪肉供给增加,供过于求导致生猪价格暴跌,利润变窄。10块钱一斤的猪肉就是周期中的这一环节。
3. 养猪变得无利可图,企业与农户养殖积极性遭到沉重打击。卖猪难使得养殖场倒下一大批的同时,生猪存栏急剧下降。
4. 生猪供给逐步减少,市场开始一猪难求,猪价开始暴涨。
“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故事”,不仅在农产品,同样也适用于养猪业。我国的养猪产业规模超万亿,上下游产业链涉及农产品、饲料、兽医、医药、食品、零售和屠宰等数万企业,上亿相关从业人员。猪周期的扰动,不利于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农民收益无法得到保障,企业行为由长期投资变为短期投机。
猪周期的波动中,受益的是投机者,损害的是农户与长期投资养殖企业。
生猪期货,破解猪周期的终极武器
1. 生猪期货上市后,养殖企业与农户,在引入种猪和仔猪的同时,核定相关成本与利润,通过在远月期货市场卖出进行套期保值,从而可以避免生猪出栏时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
2. 生猪期货推出之前,企业与农户只能根据当期猪价来决定投入规模,一旦生猪出栏价格下跌则损失惨重。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则可以对企业和农户提前预警,在远月价格低迷时调整存栏结构,避免出栏时的现货损失。
3.食品加工与屠宰业,则可以通过买入远月生猪期货,锁定其购入成本与利润。即便到期市场价格下跌,其现货生猪购入的低成本也可以弥补期货上的损失。
4.饲料企业、玉米种植户和豆粕生产厂家,则可以通过玉米,豆粕和生猪期货进行全产业链套期保值。生猪期货的出现,补足了产业链风险控制平台的最后一环。
生猪期货上市的终极目的,是把风险转移到投机者身上,让企业与农户得以专注于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生猪期货的推出,可以平抑目前过高的猪肉价格,“熨平”价格波动曲线,促进养猪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不过,10块钱的猪肉,估计只能出现在历史的记忆里,因为那是导致全行业亏损的价格。期货的价格发现与产业传导功能,会避免这种局面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