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梦柯冰川 图源网络
透明梦柯冰川,读来便有梦幻诗意之感,仿佛此等人间美景仅是南柯一梦,让人沉溺其间不愿醒来。
它的实地风景也无愧美名——透明梦柯冰川在2005年便被《中国国家地理》发起的中国最美冰川评选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其壮阔的冰地美景、险峻的刃脊角峰以及易于攀登的天然地形吸引了无数冰川爱好者一探究竟。
透明梦柯冰川 图源网络
回望透明梦柯冰川从被发现到被开发的历史,它不仅是旅游业的一颗明珠,更是科学界的一方宝库。它从地质、地貌、景观、物候等多个方面展示着自己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代的人慕名而往。
透明梦柯冰川的发现史
透明梦柯冰川位于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山西段,其名源自蒙古语的音译,意为高大宽广的雪山。它全长10.1千米,面积21.9平方千米,储冰量2.63立方千米,是祁连山已知的最大的一座山谷冰川。
夏季融雪后的透明梦柯冰川 笔者摄
在1958年,中国现代冰川考察队首次发现了此冰川,当时称之为老虎沟20号冰川;在20世纪70年代,该冰川被重新编号为老虎沟12号冰川;透明梦柯冰川则是2001年我国冰川学家王宗太重返老虎沟时给它起的名字。
在发现透明梦柯冰川之初,中国科学院就曾在冰川末端设置了我国首个冰川定位观测站,专门观测此处的气象、水文及冰川运动等现象,但之后由于其他原因而被迫终止。
在20世纪70、80年代科研人员也曾在这里进行了短期的关于“冰川和水资源”的科学调查,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恢复了这里有关冰川定位观测的研究,并于2007年正式建立了“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研究站对周边的大气、冻土、植被和水文等进行了长期的综合观测,是我国最重要的冰川观测站之一。
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周边环境 笔者摄
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风能及太阳能发电处
笔者摄
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建筑 笔者摄
同时,自从透明梦柯冰川被发现以来,它也逐渐成为了游客冰川探险的一大去处。
这里的平均冰面坡度较小,沿途平坦,路无坎坷,驱车便可直达冰川前百米处,对旅游业的开发极为便利;且由于冰川规模较大,可以观察到多种多样的冰面景象。诸如冰谷、冰蘑菇、冰斗、冰瀑布、冰裂缝等奇观让观赏者能大饱眼福。对于想要游览的普通游客而言,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来此的最佳季节,此时不仅冰面温度较高,景观也富于变化。
透明梦柯冰川末端冰洞 笔者摄透明梦柯冰川冰雪消融时形成的湍流 笔者摄
透明梦柯冰川的形成
置身于透明梦柯冰川这银装素裹的纯白世界中,仰望高云蓝天,远眺群山绵延,叹天地之广阔,感自身之渺小,再重的忧愁也变得轻若尘埃,被冷风一吹即逝了。这里的世界无疑是美丽的,但也是寒冷萧肃的,在这里或许不会有对于宇宙本质的哲思,但必然会有对于冰川起源的思虑。
对于大多数冰川而言,寒冷的气候和丰富的固态降水是形成冰川的外在和内在条件。寒冷的气候是冰体存在而不消融的前提,而丰富的固态降水(雾、雪、霰、雹)则是形成冰川的必需原料。受限于温度的要求,冰川只能存在在于寒冷的两极和具有一定海拔的高山,并且高山也不能过于陡峭,防止落雪随坡滑落。
具备了冰川形成的气候条件和物质基础,便有了形成冰川的可能。
当雪花落到地上后,随着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变化,雪花会逐渐变成丧失晶体特征的圆球状雪,即粒雪。
粒雪的不断堆积会造成彼此的相互挤压,导致其硬度和紧密度不断增大,孔隙消失,有时一些空气会被密封其中。随着雪层的亮度和透明度的逐渐减弱,最终就形成了冰川冰。
冰川冰在形成之初为乳白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冰川冰会变得更加紧密坚硬,其中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变成了晶莹剔透、带有蓝色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
在重力的作用下,冰川冰沿着山坡缓慢流下并逐渐凝固,最终形成了冰川。
透明梦柯冰川中拨开地表石块后露出的晶莹剔透的冰块
笔者摄
具体到透明梦柯冰川,地形条件是它形成的重要前提。
透明梦柯冰川位于欧亚大陆腹部的干旱地区,本不具备冰川形成的气候条件。但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这里的山体海拔高度足够高,一方面造就了冰川发育的低温条件,另一方面促进了地形降雨(雪),提供了冰川形成的物质基础。
同时这里的山脉地形大体表现为近东西走向,与水汽输送方向垂直,有利于拦截水汽、形成有效降水(雪),同样加速了冰川的形成。
地形条件还决定了透明梦柯冰川的山体坡度。理论上坡度越平缓,古高原面越宽大,山体积水面积就越大,积雪量也相应地越多,有利于冰川的积累的和形成。而此处的冰面平均坡度仅为2.6°至6.6°,极大地方便了冰川的发育。
透明梦柯冰川的现状
据观测资料显示,我国有近5万条冰川,其中的80%都在退缩。有些小冰川退缩得越来越快,预计在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内可能消失。
透明梦柯冰川是我国目前较大的大陆型冰川, 它的退缩也十分明显,冰川消融范围也较大。影响冰川消融的主要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污染附着在冰川表面的吸光性杂质,如黑碳、粉尘、有机碳等。
吸光性杂质的存在会导致冰表面变暗、太阳辐射的反照率降低,这会使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量被冰体吸收,加速了冰体消融过程。同时吸光性杂质的存在会促进雪的老化和雪粒径的增大,继而吸附更多的杂质,这种正反馈作用会导致杂质在冰面不断累积,最终使得冰雪消融速度越来越快。
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并不矛盾,二者可以彼此平衡。为了保护美丽的冰川,我们在观赏时也应做到文明出行。对于全球的大环境而言,保护生态环境应当成为每个人心中的自我约束规范。
透明梦柯冰川,闪亮又晶莹,冷肃又壮阔,静静伫立在祁连山的身侧,等待着与下一位来访者相见。
参考文献:
[1] 张瑞江.地球上奇特的固体水库——现代冰川与自然资源[J].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2016(01):4-12.
[2] 马前卒.冰川是怎样形成的[J].阅读,2017(94):46.
[3] 张太刚,高坛光,刁文钦,张玉兰.祁连山区雪冰反照率变化及其对冰川物质平衡的影响[J].冰川冻土,2021,43(01):145-157.
[4] 老虎沟12号冰川_百度百科 (baidu.com)
石头档案·作者 PROFILE
丁西西(笔名)
/*一只爱幻想还能睡并且能飞的猪*/
中国科大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专业大三在读,美食挖掘机,短发十级爱好者
美编:椒盐蘑菇
石头科普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