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在系统里的,不止外卖员
朋友圈很久没被一篇文章刷屏了。《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是个例外。
这篇2万多字的长文,是《人物》团队花了近半年时间调查的结果。
简单来说,通过采访十多位外卖骑手、配送环节的参与者、行业研究者,复原了外卖骑手如何在一台精密系统的控制下,成为一个“不要命也要往前跑”的机器人。
在送餐路上,订单超时、商家卡餐、电梯满员……外卖员有太多需要跟“死神赛跑”的瞬间。
文章很长,推荐大家看下原文。
近日,相关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评论五花八门。
有人同情外卖小哥,说自己其实没那么在意配送时间,并表示作为普通人,恶劣天气少点外卖就是积善行德。
昨天凌晨1点,饿了么发布微博,问消费者:你愿意多给我5分钟吗?
除了温情点赞说愿意的,也有人指出,饿了么甩得一手好锅,将原本属于平台的责任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平台太没人性了!”
又有人表示,资本的本性就是不断增殖扩张,导致这种结局的既不是平台,也不是消费者,而是算法太先进的问题。
网友们又陷入了对“技术无罪”的辩解。
还有一些人则跳出外卖员的系统,看到了我们所有人,其实都被困在了系统当中。
高昂的房价,与房产、户籍相绑定的教育和社保资格,让年轻人无法不拼命工作。
而接受996福报的后果,就是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成为一名合格的社畜*。
(注:社畜,指很顺从的工作,被公司当做牲畜一样压榨的员工。)
何解?无解,只有妥协
外卖员与我们所有人一样,都面临一个不可能完全解开的困境——竞争。
当我们试图反抗系统时,系统对我们嗤之以鼻:你不干,有的是人抢着来干。
为了生存,当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35岁被裁员的互联网弄潮儿都开始送外卖,一个一没学历、二没技术的小小外卖员,他根本无力反抗,只能顺从。
其它行业也好不到哪里去。
世间绝大多数岗位的可替代性都很强,当年轻人一茬又一茬的涌入社会,他们便宜又好用,前浪随时都被后浪打翻的危险。
另一边,平台同样面临激烈竞争。
如果市场上有一个外卖平台,它充分保障外卖小哥的权益,那么他们上门的速度会慢很多,每单外卖的配送费也会更贵。
你是消费者,这样的平台,你会选它吗?
自然不会。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平台才能赢,而这些平台,其实是消费者亲手选出来。
因此,只要竞争对手喊出“美团外卖,送啥都快,平均28分钟送达”,饿了么就不可能把配送时间延长到半个小时以上。
更何况,在美团和饿了么之上,还有投资人,还有更高一层的资本家。
他们天天盯着平台的财报数据,谁家业绩下降了,谁家成本上升了,股价会给以最直接的反应。
所有人都被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竞争。
我们写过的搜狐曾经尝试过反抗,张朝阳对员工很宽容,但市场并没有对搜狐手软。
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平台不压缩成本,就会被其他平台超越,最终消失在市场上;作为社畜的员工不接受996福报,就会被更有拼劲的年轻人干掉。
我们好像陷入了死循环。
有办法解开这个死循环吗?目前看起来没有,只能通过各方各退一步的方式,让大家稍微喘一口气。
更糟糕的是当下的情况正在越变越差。当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一切都是小问题,当增速逐渐放缓,矛盾会变得难以调和。
技术的发展到底带来了什么?
有一段时间,所有人都为技术的发展感到欢欣鼓舞。
大家以为技术会解放生产力,我们未来不用工作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后来,有人开始问,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我失业吗?
得到的答案通常是不会。原因是技术的发展能提高生产效率,让物质极大丰富。
但对方没有回答的问题是,以后我能去干什么,靠什么去分享这些物质财富?
今年很多人开始讨论一个新词——内卷化。
什么叫内卷化?百科解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停滞不前的现象。
知乎网友“简在我心”做了更形象的总结:大家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累,但是收获并没有增加,甚至实际上是下降了。
互联网流量红利见底了,平台们只能互相抢市场,竞争越来越惨烈。
经济增速已经达到高峰了,好的工作越来越少,大家只能很多人去抢同一个岗位。
一个普通文员的工作,本来大专生就能做。后来人才太多了,非211、985不要。到如今,不是海归、硕、博士,可能连简历都不看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去送外卖,去抢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坏工作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毫无疑问,如今技术越来越发达,物质越来越丰富,我们也确实在享受着看似更便捷的生活,但是从存在的角度来看,我们活得更快乐了吗?
好像并没有。
作者:潘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