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犹如草木间的禅机,涤荡心灵、净化灵魂,从最深处倾听自己的内心。向内挖掘艺术,向外释放美感,让人的心灵在意境剧场中得以升华。2021年9月11日,由香港无极乐团主办,国宝级乐手、著名琵琶演奏家王梓静主持的心灵雅集《静润八荒》在深圳市福田区大中华交易广场演出,这也是其首次在大湾区演出,带领观众谛观默照中的生命境界,让连结生命的音乐之声在大湾区飞扬。
从心而发,在现代剧场营造东方意境
好的艺术,是表演者对艺术核心价值的坚定,是观众对艺术价值的深入感知。心灵雅集《静润八荒》是香港无极乐团打造的“意境音乐剧场”的代表作之一。何谓“意境剧场”呢?区别于西方的庞大编制和精准结构,东方音乐乃至东方艺术都需要向内挖掘,是艺术家美感经验沉淀之后的向外释放。正如王梓静老师所说的,我们强调的东方意境,除了美,还有艺术家的人生体会和心境。无极乐团通过剧场将平常放在演奏技巧上的注意力转移至艺术家表达的心,用艺术家敏感的情愫打动观众。
一方面通过诗、歌、舞,及灯光、录像、装置等多元视觉媒体,延续现代化剧场的丰富性和仪式感;另一方面用多面性、多焦点的东方式创造力打破西方剧场单向度的惯性结构,无极乐团在东西文化和艺术交手过程中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意境剧场”。
静润八荒,谛观默照中的生命境界
好的艺术,可以让沉淀多年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可以让观众感受生命和宇宙的关联。心灵雅集《静润八荒》的赏雅会环节共演绎了《空尘》、《十面埋伏》、《满目青山》、《落花无言》四首曲子。
《空尘》是一部充分展现香港无极乐团艺术总监、“意境剧场”创始人罗永晖近年的艺术创作意念与方向的作品。音符简约,牵引听者感受到梵净的澄明、莲叶的飘荡、落花的寂然,散发出一幅意象流溢的心灵图画。《空尘》带着观众超脱世俗的束缚,领悟永恒不动的静,让心境直达缥缈空灵之极致。
《空尘》的主题是留白,空间,与沉静。留白是音与音之间的呼吸,也是体现生命能量的一种表现,深刻地体现了“空”的精神。
为观众展现一个历史大场面需要多少种乐器呢?《十面埋伏》创造了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把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楚汉相争中垓下之战的史实为内容,用标题音乐的形式描绘了激烈的战争场面,虽为史实,却也不乏丰富的感情色彩。战争最高的境界就是为了不战,在血脉喷张的动感背后也蕴藏着大爱的细腻。这首乐曲也让观众从对立与融和之间,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深层意义。
由中国敦煌文化引发灵感的《落花无言》,为观众创造了一个独立的“时空”,透过音乐和意向,借敦煌以思考生命和人生。王梓静认为,信仰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提升,而用音乐和艺术作为转化和表达,更是生命的彰显。罗永晖在观看敦煌所获得的感召中,从大生命体望向自己的于世间的小生命体,落花无言,有花开,就有花落,正深刻地体现了宇宙中最大的法则与规律——变迁和消逝。
《落花无言》是一场“无声”的积累,是一种凝聚和宁静的结合,最终反映生命的一场“空”。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与这偌大的宇宙相比,似乎一切都微不足道。但是《满目青山》却以音乐告诉观众,即使是最微小的一草一木一花,或者是常人认为是无情之物的石头、露柱、雨滴都蕴涵了真理的踪影。乐意时而深刻,时而轻巧,既有情调,也具章法,音乐连连相扣。
满目青山中,“山”的概念在每个人心中都是不同的。乐音幻化出翠绿可爱的群山,对应“满目青山”一语,表达了现象界的“妙有”。像翻阅充满禅意的诗篇,像穿梭于时间的长河,像置身于心灵的乐土,观众们在王梓静老师的带领下、在乐声的陪伴中,一同谛观默照中的生命境界。
雅士齐聚,在音乐与生命的连结中闻心问道
雅士齐聚环节中,有观众好奇学习琵琶的难度如何。梓静老师认为,琵琶并不难学,最重要的是从手触碰心。感受心中的“静”才是学习琵琶最首要的目的。琵琶是一种心灵的陪伴,也是我们把注意力从对外界的关注回归到自己的一个过程。“人生之路”并不存在相同的风景,世界上也并没有真正的借鉴一说,只有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理解生命是什么,才能够在浮躁的世界回过头好好享受自己的生命。
静润八荒,润的不仅是周围的风景,更是自己的内心。这场艺术的盛宴是心灵与生命的完美融合,通过琵琶的演奏去感受音乐的呼吸和律动,感受自己心灵追求的方向,以及生命与生命之间触碰后的火花。在后续,王梓静老师也会继续的自己的琵琶之行,继续带我们领略音符中的生命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