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元华正在采摘猕猴桃
蒋丽利 封面新闻记者曹笑
“于大哥,你家的猕猴桃销售不成问题吧?”
“简直供不应求,我都卖了3000多斤了,树上还有这么多呢!”
近日,叙永县黄坭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阳,到该镇芦稿村脱贫户于元华家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时,于元华正忙着采摘猕猴桃。
于元华是黄坭镇芦稿村的脱贫户。2018年,黄坭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单位鼓励群众种植猕猴桃,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打通销售渠道,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
“种植猕猴桃需要搭棚、购买果苗,我没有钱垫付。况且,我对猕猴桃一无所知,担心不好管理、销路不好……”于元华是个勤快的人,但对于种植猕猴桃他仍是顾虑重重。
郑阳在于元华的猕猴桃园里
了解到于元华的担忧后,黄坭镇纪委委员周德明作为帮扶责任人,他在了解猕猴桃种植的有关知识后,经过多次入户宣传,消除了于元华的顾虑。
随即,周德明协助于元华向农商行申请了小额信贷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于元华家的4亩猕猴桃挂果了,收入也还上了贷款。在他看来,只要掌握了猕猴桃生长的“脾性”,是很好管理的。
“果园都是我在打理,而且管理时间跟农忙是错开的,我还可以种点水稻、玉米......”于元华表示还将发展3亩地的果园,把自家的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
于元华正在分装猕猴桃
关于种植猕猴桃的经济效益,于元华心里更是有一本明白账。“按照亩产2000斤、每斤15元计算,每亩收入3万元,全年收入约12万元。再过两年,猕猴桃树进入盛果期,每亩收入可达5万元。”
像于元华这样得益于脱贫攻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结出“金果果”的,还有叙永镇红岩村的赵龙乾。62岁的赵龙乾和老伴在家种植5亩茶园,茶叶卖给家门口的村集体公司,每年能收入2万多元;赤水镇双山村脱贫户杨德华,通过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他种植30多亩凤凰李,成为“农场主”,一年下来收入达10多万元……
今年是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叙永县整合纪委监委、派驻、巡察和乡镇纪委等人员力量,围绕“四个不摘”落实情况,聚焦乡村振兴项目、重大资金、村级财务公开、民生领域问题、基层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内容,综合运用“纪检监督+巡察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方式,深入开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精准发现、从严查处惠民富民政策落实、乡村工程项目建设等群众身边的作风和腐败问题。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组织专项监督3轮次,反馈整改问题157个,分类处置问题线索15个,党纪政务处分6人,组织处理5人。
“我们将结合叙永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监督体系,持续用力推进专项监督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用好监督执纪‘指挥棒’,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叙永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