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国内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走势长期低迷的国内棉花也搭上了末班车,价格从之前和11000元/吨左右,缓慢攀升至13000元上方,特别是最近两个月棉纺织和服装鞋帽出口形势的好转,国内棉花期货价格走势更为强劲。但正所谓世事难料,9月8日受相关利空信息影响,郑商所棉花期货价格一度跌停,最后在尾盘拉升之后打开停板,当日下跌450元/吨或4.09%,报收12430元/吨;9月10日,郑棉追随其他商品反弹上涨1.50%或150元/吨。当前,棉花非供需基本面引起的暴跌过后,在更为冷静的看法中,我们认为棉花后期或许仍将延续涨势。
首先,棉花自身向好的基本面。受前期外贸形势不佳制约,这两年国内棉花期货价格一直运行于多年低位,不过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一不利基本面正在逐渐趋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纺织服装出口309.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85%(全国货物贸易出口增长9.5%)。其中,纺织品出口147.18亿美元,增长31.95%;服装出口162.07亿美元,增长3.13%,为近6个月以来首次转正。出口形势逐渐好转,正是这一轮棉花上涨的坚实基础,在今后一段时间似乎也难以改变。
其次,出口禁令对国内棉花价格影响有限。为什么这样说呢?综合历年数据显示,我国棉花年消费量大概在800万吨左右,供应来自内地棉花约100万吨,进口约200万吨,新疆棉约500万吨。棉花生产出来的纺织品有500多万吨用于出口,国内只用消费300万吨。这里可以看出,即使新疆棉不出口,剩下的200万吨也可以作为收储进入库存,更何况我们还可以出口至美国以外的国家。当然,这一相对利空消息还没有得到有关官方证实,似乎更无须作过多反应了。
其次,棉花也有消费升级和创新需求。正如很多业内人士谈到,造成近些年棉花价格大跌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消费单一,而随着化纤等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棉花在竞争中的劣势愈发明显。正如一些人说到:天花作为天然纤维做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化纤,这些年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化纤不仅吸收了棉花作为纺织品的有点,同时也摒弃了它自身难以改变的缺点。棉花产业的发展和价格提高,技术进步带来的消费升级更为关键。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或许可以看出,当前棉花本身供需基本面没有多少改变,一些外来因素造成价格下跌,很难在长期左右国内棉花价格,后期棉花或仍将维持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