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㊺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㊺ | 万小平:管理的精髓是服务,我是服务医生的医生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这个伟大时代发出的铿锵之音!在2021年8月19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的指导下,《医师报》主动承担行业媒体责任,发起主办“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活动,同心共筑中国梦。

8月19日中国医师节当天,北京、上海、广州同时开出4列“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专列,在一个月时间里与当地数千万乘客一起,传递社会正能量。并制作成宣传片,在北京地铁1、2、5、8、10、13号线和八通线的13000台地铁电视,进行为期20天,每天多次同步播放。希望以此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大家一起携手同行,为健康中国聚力。

回望历史,它记载着发展的印记。展望未来,我们正书写着新时代的伟大征程。让我们搭乘“健康中国”专列,向着未来出发!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文化氛围是为医生、患者做好服务,让职工和患者都获得尊严,得到尊重。

关爱医生就是关爱患者,如果医务人员不被重视不被尊重,又拿什么来尊重患者、关爱患者?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㊺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不要被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的“保健院”三个字迷惑住,现在这家医院的体量有多大呢?年分娩量、门诊量都位列上海市妇产科专科医院的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妇产科学科之首。

在医院达到一定规模后,拼的不是SCI论文多少篇、治疗了多少疑难杂症,而是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大道至简,“掌门人”万小平对医院的定位是“治好病,服务好妇女儿童”,而由此衍生的管理体系非常明确:管理人员都是做服务的——院长为各个职能部门及临床的主任服务,各个职能部门及临床的主任为一线医生和护士服务,医生和护士再为患者服务。

以此为基调,万小平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让医生员工和就诊患者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爱,“在服务理念的定调下,我们才不会高高在上。患者遇到困难,我们才能从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让人“如履薄冰”的宝贝

万小平的办公室放着一件“宝贝”,是他的老师王佩贞教授的眼镜。王佩贞教授过世后,在征得老师家属同意后,万小平将老师的这副眼镜带回上海,一直摆放在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

万小平形容自己的恩师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般人努力工作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王佩贞教授维持基本的生活是为了更好地看文献。老师对吃穿毫不在意,在食堂买两个馒头也吃得很开心,每天四点钟就起来看文献。”

看到眼镜,万小平似乎又回到了上学的年代,每周三大查房,王佩贞教授会逐字逐句地修改学生们的病历。在老师那里“挨批最多也受益最多”的万小平,从那时起就养成了书写手术笔记的习惯。

万小平的手术笔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是做得很多的常规手术,通过记录比较手术术中质量控制水平,维持高标准,不能有太大的波动。

第二部分内容是没有做过的手术。万小平从医四十年,依然还有没遇到过的手术,笔记一是要包括文献阅读,国内外有没有开展过类似的手术,结果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二是无法现场观摩、只能凭想象的手术,要在手术记录上完整地推演手术过程,中间如果有走不通的路或想不明白的地方,就要请教其他专家并获得答案。即便现在,遇到问题万小平还是会请教相关专家,不管对方的年龄、职称,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三是把所有手术步骤捋顺后,手术所有参与人员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医生一起开术前会,大家一起推演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互相讨论提醒,手术后再及时进行总结,对比手术过程和推演有哪些出入。

第三部分是记录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便于回访,便于科学研究。

从行医到现在,万小平的手术笔记只有八个月的时间“停更”。“如果不回顾总结,只是一个做了很多手术的‘手术匠’。”万小平说。即便已经成为业界顶尖专家,他依然时刻提醒自己,面对每一次诊疗、每一台手术都要“如履薄冰”。

23岁起就师从王佩贞教授的经历,给万小平的行医生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采访时记者问起万小平:“您管理做得好还是医生做得好?”万小平笑言自己带教老师做得好。万小平培养的学生中有22人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他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字要写得漂亮,最起码也要工整。以开放心态拥抱新科技、亲力亲为坚持在线问诊、做网络科普直播的万小平,提出这样的要求并非因循守旧。“电子病历100%普及是必然趋势,但签名总是要手写吧。”万小平说,龙飞凤舞的病历患者见不到了,起码医生的名字要写得能让患者认识,让人看得舒服。“患者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就要做好。”

搞科研工资照开

“科研假期”还好吗?

一妇婴有着让人艳羡不已的“科研假”,医生拿到一定级别的科研项目后,可申请脱产一段时间,专心致志地带薪做科研。在“科研假”等鼓励政策的“加持”下,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诊疗、人才、科研全面开花。敢于开出这样的优厚条件,只是万小平“保障医生大后方、帮助医生做科研“政策的一部分。

万小平39岁当上科室主任,如此年轻就被委以重任,还打破了当时上海的记录。回顾那段时光,他感慨道,既要做科研,又做临床,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在困难中挺过来,在错误中学习,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他半幽默半自嘲地说,现在年轻人申请课题做研究走过的所有弯路、犯过的错误他都曾经历过。

 “三级医院的职能是治疗疑难危重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万小平说,“缺一条就是二级医院,缺两条就是一级医院。做科研是三级医院的使命和责任。医生搞研究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没有理由不帮助。”

“不做研究就开除你,和你去做研究我帮助你,是两个完全不同维度的激励机制。”万小平说,医生参与的大部分都是三期临床研究,但一、二期的时候有没有用,需要医生先做出来,才能在三期临床得到资助。没钱没场地没时间,只有idea?没关系!医院提供资金帮助、场地支持。科研既助力了临床工作,也帮助了患者。

医院与互联网医疗 

“网红医生”务正业了吗?

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疫情期间患者到医院就诊受限,互联网医疗似乎一下子跳进了所有人的视线里。实际上,互联网医疗这些年在飞速发展,只不过一直面临争议。

万小平总结了互联网医疗的争议点:互联网医疗和医院的关系、服务内容、收费体系和利益分配。

在他看来,医院的诊疗是不可替代的,但互联网可以实现让流程简化。以检查为例,上午去医院做检查,下午才出结果,下午医生可能不在。互联网医疗让就医变得更简便,医生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你的检查检验报告,你的网络“私人医生”还能指导你处理一些小症状。

而另一个问题是诊疗范围:可以开药吗?有医疗纠纷怎么办?万小平相信发展的力量,“给互联网一些时间,先解决服务问题”。比如现在努力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患者如何更方便地找到初诊医生。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现在有很多“大网红”“小网红”。万小平说,我们的医生非常聪明,在不涉及这些争议问题的情况下,把已经看过的患者集中在一起,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或者进行治疗程序辅导,节省了医患双方的时间,提升了效率。

万小平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入医疗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过去人们无法想象的很多事正在逐步变成可能,比如人工智能驾驶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已经见到了曙光;科幻电影中语音操控一切,也正在逐渐变成现实。疫情期间大数据已经开始支撑影像学诊断,“有一天让机器人独立做手术也不无可能” 。

致敬中国医师节·健康中国地铁专列海报故事 ㊺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未来之路:

照顾好医生,服务好患者

“4+4+3”是万小平提出的学科建设模式,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好记”。万小平借用哲学家亚当·斯密的话来解释,原来我们没有条件分工,现在患者数量巨大,只有分工专业化后才能不断提高技艺和水平。一妇婴的妇科现在分为妇科肿瘤、生殖外科、盆底与泌尿、妇科急症4个亚专科;产科分为早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内分泌疾病、胎盘疾病4个亚专科;辅助生殖医学科分为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女性生育力保存、种植前胚胎遗传学筛查等三个专业方向。

“随着学科的发展,我们内部分科已经非常细了,但患者并不清楚。”万小平说,现在的发展阶段是需要我们“贴标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科进行细化、明确定位,患者来了之后知道去哪儿看病,对医生来说也有利于专业化和学科发展。

在国家“二孩”“三孩”政策出台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就开展了人流后关爱(PAC)项目并在全国推广。“从服务患者的角度出发,很多事情就会不知不觉走在前面。”万小平说,以前患者做完人流手术后就直接走了,再发生意外怀孕的概率比较大。这个项目教患者如何科学避孕,减少再次意外怀孕和人工流产的几率,保护妇女的生育力。

医生,又被称为“大夫”。“在中国古代,‘大夫’是个官职。医生一辈子要看很多患者,患者都归他‘管理’。”在万小平看来,医生做的好,管理方面不会是一片空白;管理和医疗技术之间是相通的,相通的交汇点就是“服务”。“我们医院的文化就是服务,我们的管理理念也是服务。”万小平说,医生不懂这个道理,患者就不会找他来看病。最后,他加重语气强调:“‘服务’,再重复一遍,还是‘服务’。”

排版:贾薇薇

编辑:贾薇薇

审核:许奉彦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