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国庆档马上就要来临了,而今年国庆档争雄的只有两部电影,分别是《我和我的系列》最新一部《我和我的父辈》,以及万众瞩目的《长津湖》了。
目前来看《长津湖》无论哪个方面来看确实更受期待一些,预售票房达到超过7000万,而前两天的点映票房接近一千万,这个口碑更是好评如潮。而《我和我的父辈》将在这两天开启点映,然后开始上映。
但是和去年的《我和我的家乡》,还有前年的《我和我的祖国》不同。《我和我的父辈》不管怎么看都逊色不少,预售票房只有2000万,同时想看人数和网络上的讨论确实都逊色不少。
现在看来《长津湖》几乎是稳赢的局面,不过电影这种事情就是很难讲了。假设电影上映过后《长津湖》因为某些原因不行,导致《我和我的父辈》票房反超呢?如果这样到底代表什么呢?
因为严格说来,《长津湖》是主旋律+类型片,综合起来叫商业类型大片。
但背后反应的问题都是一个,那就是某些概念性很强的电影(可能都很难叫电影),结果战胜了正儿八经的商业大片(类型片)。这个除了概念电影本身更争气(质量更好),更多的问题是中国商业类型大片不够好(观众用脚投票了)。
《我和我的父辈》配做《长津湖》的对手吗?答案可能恰恰相反
如果要问《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什么地方一样,答案是只有一个,那就是都是新时代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它们都是“主旋律”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两部电影除了这点其它就没有老戏相似的地方。
因为严格说来,《长津湖》是主旋律+类型片,综合起来叫商业类型大片。
这个类型的发展昨天我那篇稿子写过了,大概就是因为国内时代和背景的变化,观众更喜欢文化自信这样的电影。同时吴京《战狼》系列,再到林超贤《行动系列》大获成功。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主旋律为底子,搭配类型片的商业类型大片。
像《战狼》《红海行动》就是主旋律+现代军事动作类型的搭配。而《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现在还在上映的朱一龙主演的《峰爆》,它们是主旋律+灾难片的搭配了。
这个《长津湖》毫无疑问就是主旋律+近代战争片的搭配,他之前的《八佰》倒没有这个主旋律。恰恰因为不主旋律内核表达纠结,所以引发了中国观众大量的争议,而《金刚川》是这样的,但是因为拍得匆忙质量一般。
而《长津湖》这种商业类型大片的意义也很明显,和《战狼2》《红海行动》这种现代军事动作片,还可以加一个不是主旋律的《流浪地球》,对于中国影视工业,电影叙事和文化表达有着构建的作用。
这类电影我们做大做强了,而且能够完全产业化才有可能和好莱坞大片竞争。
《我和的我父辈》就是概念电影了,如果从发展来看延续还是很长的,从最早期内的《大阅兵》,《大决战》三部曲,《横空出世》,再到《建字大业》三部曲,可以说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它在《战狼》系列,《行动系列》后一分为二,那一支就更加的商业类型大片了。
另一支仍然延续了下来,更符合《建字大业》生产模式的电影像今年的《革命者》,再到《1921》,另一支就是2019年诞生的《我和我的系列》这种拼盘电影,它们都是官方钦点什么题材,市场热门的影视公司和导演团队再拍成影视剧,可以说完成任务的作品。
注意:这个模式本身也没什么问题,问题是合作的公司和导演的能力和态度问题。能力强和态度好地拍出了《山海情》《觉醒年代》,堪称官方命题、团队创作、观众喜欢和市场爆款四位一体的好作品。
而具体到《我和我的系列》来看,它就有点太像概念电影,而不是正常的电影。
《你好,李焕英》不是商业类型大片,但这个喜剧片好歹是个类型片。《我和我的系列》是拼盘电影,可能其中某个故事是类型片,但拼在一起你很难说它是什么类型,由于是主旋律的底子,所以硬要安个类型也就是主旋律电影。
拼盘电影在全世界的电影市场都很少见,我们这边搭配主旋律成为市场爆款可以说绝无仅有。但这个有时代背景和环境的关系,它诞生的那年正巧70周年电影大爆,而2020年国庆档因为同期电影不行又在国庆档夺冠。
市场这么欢迎这类电影,同时又符合主旋律的命题,于是今年就又来了。
如果《我和我的父辈》反超《长津湖》会发生什么?《李焕英》告诉了我们答案
2021年国庆档,如果《我和我的父辈》的票房反超《长津湖》会发生什么?虽然目前来看不太可能,但这只是假设呢?
答案是发生不了什么,当前主旋律+类型片的商业大片仍然会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流,但是因为它赚钱明年,也就是2022年肯定还会有《我和我的xx》电影出现,而且同类主旋律影视剧也会更加的繁荣。
因为《我和我的父辈》赚钱,成了市场的爆款了啊。这绝对会改变投资人的心态,主要原因就是《长津湖》口碑破产了,重新上演了春节档那种商业类型大片不能打,结果让故事讲得最好的《你好李焕英》反超的同类例子。
如果只从电影角度来看,假设这个《我和我的父辈》超过《长津湖》也没什么问题(到时肯定是口碑相差巨大)。但从电影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一旦《我和我的父辈》的票房达到一定高度,甚至超越《长津湖》的话,这个市场效应就会引发行业继续效仿。
大家都看到原来这样的操作也能够一本万利,一部商业大片几个亿的成本还不如几个亿投几十个类似《我和我的》这样的概念电影,只要有一部成功复制《我和我的父辈》的票房就是大赚的。
它的票房一度也是第一还要打败《战狼2》,结果自己各方面垮了才被反超。
但细看每个国家的电影市场,美国,韩国的同类电影从来没有威胁过商业大片的历史地位,他们的小成本片会经常大赚但很少成为市场主流。那些小成本电影进入历史前十的国家都有个特点,他们的电影行业都几乎去工业化了。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只靠小成本文艺片或剧情片剑走偏锋,不能再跟好莱坞争锋。因为这个时代重工业大片才是王道,别看很多人骂商业大片套路但确实是如此。
当然,假设《我和我的父辈》能反超也能理解,主要原因就是国产类型大片自己不能打。跟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票房夺冠一样,当时中国观众最期待的是《唐探3》,两部积累的情怀,压了一年的期待加上铺天盖地的宣传。
它的票房一度也是第一还要打败《战狼2》,结果自己各方面垮了才被反超。
如果《我和我的父辈》到时票房反超《长津湖》,那么肯定也是一样的情况。很明显就是《长津湖》的口碑跨了,连重工业的荧幕奇观都拉不动观众,最终观众用脚投票就选择了另一部对吧。
毕竟事先观众那么期待什么都给你拉满了,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尾声
虽然目前来看《我和我的父辈》反超《长津湖》的机率不太高,但是我个人还是希望《长津湖》能够成功的。当然《我和我的父辈》口碑好也应该取得好票房,但如果《长津湖》跨了再被反超就挺讽刺了。
因为这样一来就上演了《你好李焕英》这事,到时肯定会抑制《长津湖》这样的重工业商业大片的发展,中国电影票房已经取得仅次于好莱坞的成就了,但对比之下中国工业类型大片才在起步阶段,我们的容错空间远远低于好莱坞。
毕竟好莱坞已经发展了一百年,影视工业全世界第一。这种现象会直接让我国整个电影行业工业大片发展走偏,毕竟《我和我的系列》这种概念拼盘电影全世界都不是主流,内核主旋律除了内部消化,也很难外部宣传。
主旋律底子+类型片的商业类型大片能拍得更好还有更多机会(主旋律不喊口号式的生硬,类型片上更强化一些),比如大家觉得《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对外更拿得出手,还是《我和我的系列》更拿得出手?
而且电影工业成功就会形成循环,比如成功的大制作电影,带动剧本,美工,服装,道具,动作,特效,灯光,各种行业都有活干,都有钱赚,研究未来电影技术的人也有方向,这样电影产业链参与度高,电影工业才能强起来。
最后,我个人感觉《我和我的系列》是没问题的,它有它诞生的条件,但我觉得好的电影产业应该还是各种各样的类型片占据主流,我们现在因为某些原因很多类型片根本就拍不了,拍出来也限制重重。
这种主旋律类型片的搭配其实好莱坞大片也是这套,只是人家拍得很好罢了,我们能够拍好当然是值得支持的,我看了《我和我的父辈》的预告,甚至觉得吴京的战争片单元,沈腾的科幻喜剧能单独拍成长片会更好。
现在这个拼盘电影终究难以展现电影的魅力,对于影视工业发展和文化输出劣势也明显。
最后,这里还是希望《长津湖》能够拍好,而《我和我的父辈》也能取得好成绩,国产影视剧的发展越来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