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不断经历、不断成长的过程。多年的锤炼让魏丽惠有了不菲的成就。
中学的时候,魏丽惠写了一篇作文--《我想当一名好医生》,还曾经在中学生杂志上刊登过。
1967年,魏丽惠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正式成为了家里的第六代医生,实现了自己的从医梦想。
那时,魏丽惠还是一个对医学事业充满热情充满憧憬的一个大学生,但是后来因为分配的原因,她到了甘肃省一家公社卫生所工作,回想起下乡的峥嵘岁月,魏丽惠感慨万分:“我其实是觉得人的能力的锻炼是从点滴做起的,不要拒绝任何小事,所以尽管在农村卫生所那几年,我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特别出诊到农民家里去接生、去处理难产,那几年非常锻炼人。”
2000年,魏丽惠创办了《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现在已经成为了妇产科领域的核心期刊。
2003年非典时期,魏丽惠临危受命担任隔离区负责人,而且参与了指挥工作和1000多人在医院度过了49个日夜,动员大家振作精神,并亲自动手清理医院的垃圾,及时疏导人员进行有序隔离,及时有序阻断感染源。
作为学科带头人,魏丽惠率先在北京大学成立了妇产科学系,形成了北京大学妇产科的学科优势,培养了大量妇产科的杰出人才,“现在我的很多学生已经当院长当科主任,我觉得也是挺自豪的,他们会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去探索他们的道路。”
无论是日常看诊,还是非典、唐山大地震救援,都始终秉承着医生的“本分”,救死扶伤,成为了很多人的“魏妈”,她常说“拯救一个女人 就是拯救她的家庭”。魏丽惠曾抢救一位患了宫颈癌的妊娠期患者,当时面临了两难的境地:如果给她终止妊娠治疗宫颈癌,可能她的命活下来了,但是她这一生可能再没有当妈妈的权利和机会了,也面临着家庭就的解散。经过魏丽惠的积极救治,现在患者不仅拥有的可爱的孩子,也拥有了幸福的家庭。“我觉得真是我们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庭,完整的女人的一生。”这是魏丽惠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虽然魏丽惠已经是退休了,但是没有退岗,依然坚持在妇科肿瘤事业的工作当中为他们奉献。“只要回到医院,见到病人,站到手术台上,我的心就非常踏实。”年过七旬的魏丽惠依然初心不改,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坚守在岗位上,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用行动诠释医者的仁心、仁术。
更多精彩故事敬请关注:《女性健康守护者魏丽惠:宫颈癌疫苗在我国应用背后的故事(上)》
———— 分隔线 ————
喜欢本期内容吗?或者想要找主创团队答疑解惑吗?
那就扫码加入我们的讨论群吧!
在这里,你可以与全球同道并肩携手
在这里,你可以和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
你的想法很可能就是下一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