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野
当#沈阳鸡架#上了热搜之后,我就知道,沈阳人的宝藏藏不住了。
事情是这样的。
辽宁沈阳有一位大爷确诊了新冠,在公开的流调信息中,网友们发现大爷的行动轨迹堪称“美食之旅”。
重点是,大爷吃饭的餐厅里,大部分店的主打菜就是“鸡架”。
全国网友乍一看“沈阳 鸡架”,有些迷惑了。
有人以为沈阳鸡架是个地名 有人以为这是类似于鸡笼那样的容器
还有人不懂就问:“请问鸡架是鸡锁骨吗?”
直到明白鸡架就是——
被去掉皮、大腿、胸脯肉、头、脖子、翅膀、内脏之后,几乎只剩下骨头的部分。
这下又给大家整不会了。
“只剩下骨头,没有肉,那我……吃个寂寞?”
这么想,还是太天真了。
沈阳人不能没有鸡架。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在各种点评软件里,只要定位沈阳、搜索鸡架,你都会看到各类小店门前,无数人排起长队的情景。
每当前面排号的客人顺利拿到鸡架,都会引起后排的一阵羡慕和骚动。
同时,沈阳还是全国最大的鸡架消耗中心。
这么说吧,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沈阳。
连沈阳动物园的老虎都对牛肉猪骨提不起兴趣,愣是热衷以鸡架为主食。
鸡架的供需关系,时刻影响着人际关系。
沈阳人经常和买不到鸡架的人开玩笑说:
上一对儿因抢鸡架吵起来的两个老铁,已经领证结婚了。
在沈阳卖鸡架的商家,并未出现如重庆洗脚城那样的内卷。
当洗脚城免费赠送牛肉面和龙抄手的时候,沈阳的老板依旧以佛系的心态卖鸡架,有的还担心因客流量太大而影响自己的发挥。
就这样,沈阳人和鸡架商家达成了充分共识——这里没有竞争和内卷,只有岁月静好和交个朋友。
你若问沈阳人,哪家鸡架最好吃?
他们通常会说:“我们家楼下的就好吃。”
在沈阳,吃鸡架是讲究仪式感的。
首先,店面可以小得可爱,但风格必须硬核澎湃。
澎湃的首要要素,就是配备一个为鸡架而生的东北大厨。
大厨通常在烟熏火燎中,一言不发烤着鸡架。
从选材到火候再到撒料,都必须做到极致的精准和地道。
毕竟沈阳人的鸡架,必须支棱起来。
这手法,大厨不承认自己会武功我都不信。????
东北的大厨,冷峻言辞中往往藏着一颗贼拉热乎的心。
一边开玩笑说一个人来吃鸡架的都是神经病,一边给独自来吃的食客免费送上下酒菜。
小哥:“我只是想吃个鸡架,我容易吗我!”
其次,鸡架在沈阳有多种吃法。
俗话说,熏拌酱烤炒,沈阳人围着鸡架跑。
无论是熏鸡架、铁板鸡架、烤鸡架、 拌鸡架……还是辣炒、喷醋、手撕、凉拌、熏酱……甚至还有主打小学生客群的QQ炸鸡架。
总有一款适合你。
烤鸡架????
煮鸡架????
拌鸡架????
熏鸡架????
鸡架拌饭????
这种精细化运营,连投资界大佬看了都想给融上几次天使轮。
同时,点鸡架少不了抻面和老雪。
抻面采用鸡汤熬制,清淡鲜亮的面汤,配上味道十足的鸡架,简直是美食届的“冰与火之歌”,绝配!
而所谓的“老雪”,是一款酒精度数4.1%的啤酒。它的学名,叫“雪花醇生”。
注意,是乙醇的醇,而非纯生的纯。
所以沈阳人都管它叫“夺命大绿棒子”。
鸡架配老雪,简直就是干柴配烈火。
酒足饭饱之后,直接让你上不了炕(因为喝醉了)。
最最最重要的是,沈阳人吃鸡架的精髓只有两个字——“嗦勒”。
这是一种融合了“咀嚼”和“吮吸”动作的吃法。
要知道,鸡架上肉少骨头多,让舌尖在沟壑纵横的鸡架中拆骨头、寻找肉的过程,堪比玩了一次高难度乐高。
其实,沈阳人吃的不止是鸡架,更是情怀。
早些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没那么富裕,累了一天,难免想要吃点喝点实惠的。喝酒唠嗑啃鸡架,便成了老百姓的标配。
如今年轻人工作压力也大,自嘲社畜的人们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寻找一家鸡架店,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抻面,再加上一两瓶老雪下肚,什么烦恼都可以丢在脑后,真的很解压。
也有人在看了沈阳鸡架之后,怀念起自己的大学时光。
你看,美食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人生。
特别喜欢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里的配文,像极了沈阳鸡架代表的情怀:
风雪交加,独食烤鸡架,
这是生活的成色;
调料不够,还要加点辣,
这是放肆的癖好;
菜单没有,老板心里有,
这是老饕(tāo)的待遇;
贩夫走卒,汤面才管够,
这是搭配的讲究;
酒过三巡,点啥能压轴,
这是阑珊的意兴;
老炮挥手,知是旧人来,
这是时间的沉淀。
最后,希望那位爱吃鸡架的大爷早日康复。
等疫情彻底散去之后,我们一起去沈阳吃鸡架!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人生一串2》
关于作者:视觉志(ID:iiidaily)用文字记录生活,用照片描绘人生,每晚听你倾诉喜怒哀乐,陪你走过春夏秋冬,撑起朋友圈数千万人的精神世界。转载请联系(ID:iiidaily)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