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绩更重要的 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比成绩更重要的 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仙岳医院医生在感统训练室给患者做训练(资料图)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为“青春之心灵 青春之少年”。导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了解到,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从小学到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这些数据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也急需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视。

1

每年开学季 心理问题离不开学业

    在厦门市仙岳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门诊,每年的接诊量大约4万-5万人次。看诊的这些孩子,普遍的问题大多和学业有关。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病区主任吴为阁表示,这些孩子有一部分是学校老师建议来看诊的;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不同心理咨询机构引见来的。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和家人正常沟通,情绪不稳定,沉迷游戏,不想读书。

    特别是最近,因为疫情原因,厦门的孩子们都宅在家上网课。有家长一脸愁苦地表示:自己工作繁忙,顾不上监管孩子。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够,发现孩子竟然有在接触网上不良信息和玩暴力游戏,父母想和他们好好沟通,但是发现行不通。有的孩子甚至还会和父母耍小聪明,斗智斗勇,让父母很崩溃。

    不只是低龄儿童有些问题,今年刚考上厦门某大学的小陈(化名),也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而变得极为烦躁。最近的疫情,又导致小陈无法定期回家,父母也没法前来探望孩子。上课时,小陈变得和之前高中时大为不一样了,时常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出现厌学和逃学的情况。

    每年9月开学季,儿童青少年心理科都会迎来一拨拨各种各样心理焦虑的孩子和家长。吴为阁主任说,环境的改变,使得原来有些情绪障碍的青少年,有可能会进一步诱导加剧情绪方面问题的出现。他们可能会有情绪低落、消极悲观、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情况出现。有的人会觉得人生没有支撑下去的力量,严重的还会有轻生念头,会控制不住想自残。

2

塑造孩子习惯 家长在低龄期就要完成

    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科的医生们采取的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物理治疗、行为矫正干预治疗、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等。吴为阁主任说,首先是规范的评估;其次要对父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和交流中是存在问题的,最典型的方式就是采取单方面、命令式、专制性教育,所以孩子才会对抗。父母要学会和孩子沟通,同时给孩子言传身教的学习氛围和教育。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最后再通过心理行为干预或者必要的药物治疗,孩子的心理问题大多都能得到康复。

    吴为阁主任也提醒家长,有不少孩子等到了十五六岁,父母才着急万分、头痛他们沉迷于游戏,此时孩子已到了个性成熟阶段了,再来提“监管”就很难了。所以在孩子低龄期,父母就应该完成塑造孩子良好习惯的任务。

    可别小视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2014年《中国学校卫生》第四期发表的《中国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率的Meta分析》显示:有17.7%的中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7.3%有过自杀计划,2.7%自杀未遂。也就是说,2000—2013年,平均每37名中学生中就有1人采取过自杀行动。厦门市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表示,自杀行为只是心理危机中一种最激烈的表现方式,它揭示的是青少年面对的抑郁症、自残、进食和失眠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中最刺眼的一角。虽然孩子们自杀的原因看上去各不相同,但他们从天真无邪到最后轻生的人生足迹却是出奇的一致:第一步,受压;第二步,厌学;第三步,焦虑;第四步,抑郁;第五步,轻生。

3

父母需要警惕青少年自杀往往有先兆

    王文强院长提醒大家,有63%的学生自杀发生在每年重大考试期间。那么父母作为监护人,如何在平常生活里,敏锐地识别出孩子可能存在自杀的倾向呢?

    “其实,很多青少年在自杀前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先兆。”王文强院长说,他们会表现出各种严重的抑郁症状,如情绪极度低落,不与家人说话,躲避朋友等。行为方面,他们开始梳理过去曾经出现过的麻烦的人际关系,如将自己的财物整理并馈赠他人、看有关死亡的书籍、出走、有自伤行为等。言语方面,他们有时以暗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如说些与亲人、朋友告别的话,或者说“我想死"、“我活着没意思”、“我想知道死是什么滋味”、“我不会再为这事烦恼太久了”等。而这些往往被人忽视,或者是父母没人把他(她)当真。特别是低龄儿童所表现的问题、行为更难被识别出来,他们可能是经常发脾气、抱怨头痛和胃痛却找不到身体问题,或者是经常谈论恐惧和忧虑、学习出现困难、经常做噩梦等。

    值此“世界精神卫生日”,仙岳医院专家也呼吁,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的同时,请别忽略了那些潜在的儿童心理发育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有无法自我调适的心理问题,父母一定要注重,及时就医,共同呵护他们青春的心灵。

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陈鹭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