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太监是一个身份很特殊的阶层,他们在人们的眼中往往都是蛊惑君主、祸乱朝政的人。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在我国历史上的后唐王朝,就有这样的一位太监,他可以说是我国最善良的太监,曾经为了救上千人性命,在念圣旨时冒着生命危险,故意错念了一个字。真可谓是“一字值千金”啊!
这位太监便是张居翰。他出生于公元857年,是个贫苦人家的孩子,更可怜的是,他很早便父母双亡,后被掖廷令收为养子才得以活命。凭着养父的关系,张居翰后来为了糊口饭吃,便进宫做了太监。但是,张居翰做太监后可与别人不一样,由于他自己都是穷苦人出身,幼年又遇到父母双亡的悲事,所以,他特别同情弱者。
而且张居翰在宫中做事也很勤快,时间一久,他便被当时后唐皇帝李存勖看上,并做了他的贴身太监。从旁人的角度看,张居翰此时可谓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了。但是,张居翰自己可没有这样的想法,他照样兢兢业业做事,从来不因为自己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而嚣张跋扈。也从来不接受朝中大臣的贿赂。
更让人敬佩的是,张居翰在宫中做事时,总是体谅别人的难处,他虽然不收朝中大臣的钱财,但是,遇上一些忠臣遭人陷害时,他却会暗中在皇帝身边帮着说句好话。这也使得他在宫中的人缘混得极好。公元926年,李存勖因为蜀王王衍荒淫无道,决定对其发兵讨伐。可就是这次战事,让张居翰救了上千人的性命。
当时李存勖兴兵讨伐蜀王时,王衍一看自己的军事力量无法与其抗衡,为了让蜀地百姓免于战乱之苦,于是,王衍便决定放弃抵抗,直接向朝廷投降。这于李存勖来说,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兵书云“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也”所以,李存勖便接受了蜀王的投降,并答应他,不伤害他一族人的性命。
殊不知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河东节度使发动叛乱,这可不是小事,朝廷得马上发兵去平息,可这时问题来了,朝廷接连用兵,兵力已极度匮乏,倘若李存勖将蜀国兵力撤走去讨伐河东节度使后,王衍再度乘乱背叛怎么办?这在当时的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大,最后,他们商议的结果便是,将王衍和与他关系亲密之人全部处死!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当时王衍一行人大约有1000多人,这对于当时的皇帝李存勖而言,也曾犹豫不决,因为毕竟自己已经答应放过王衍等人了,这等于是出尔反尔啊!但是,当时朝臣都力谏李存勖,而且大臣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李存勖最终只好再传一道密旨,将王衍一行人全部赐死。
当时,圣旨由张居翰和向嗣昌共同执行,张居翰宣读圣旨,向嗣昌监督杀人。当他们二人到达王衍府上宣读圣旨时,张居翰打开圣旨一看,上面写着:王衍一行,并宜勠杀。张居翰心想,杀这么多人该有多大的影响啊!况且皇上都已经答应不杀他们了。这不是让皇上失信于天下么?再说,就算怕他们造反,只要将王衍一家人杀掉,他们不就“群龙无首”了吗?
于是,他决定冒险一试,将“王衍一行”,故意念成“王衍一家”,救下其余上千号人。而当时的向嗣昌只知道叫他监督杀人,但到底杀多少人,他也事先不知道,再说,他平素对张居翰的印象就很好,也不会想到他敢篡改圣旨。另外,李存勖他们当时都忙于河东战事,也无暇顾及此事。
等到河东战事结束,张居翰才私下将真相告知李存勖,李存勖听后,觉得此事自己当时也确实有些做得过火,再加上蜀国反而因张居翰的行为而风平浪静,并没有人起来造反,所以李存勖也就没有追究张居翰的罪行了。这事直到张居翰去世,人们才得知真相。张居翰也因此更加受到后人的尊重。
古人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何况那可是一千余人啊!所以说,人之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切莫拿相貌和身份来评价哦!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