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 东邪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物种,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通过对熊猫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过去生物的发展情况,因此熊猫也被称为“活化石”。同时由于熊猫的数量十分稀少,全国野生熊猫的数量不超过2000只,因此它也被定义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民众视为中国的国宝。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1月份,我国境内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增至1864只,它们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山区,其中秦岭一带是熊猫主要的栖息地。今年五月份,有媒体报道称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在整理野外红外线相机拍摄的照片时发现了一只棕色大熊猫,它的出现引发了巨大的关注。
和大多数熊猫不同的是,这只棕色熊猫身上除了白色就是棕色,看起来就像是正常的熊猫褪色了。那么为什么这只熊猫身上会出现棕色的毛发呢?除了这只熊猫之外,其他地区也有出现过棕色熊猫吗?
我国首只棕色大熊猫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实际上这并非我国首次发现棕色大熊猫,第一次的发现发生在1985年3月26日,四川省汉中佛坪县的村民吕国友在海拔高达1200米的佛坪保护区里发现了一只神秘的熊。根据吕国友的描述,这只熊的体型和熊猫差不多,而且身上也出现了颜色相间的毛发,但和熊猫不同的是该熊的毛发是棕色与白色相间。
吕国友将这个发现告诉佛坪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立即对那只熊进行救治,后来经过确定它就是一只熊猫,并为其取名为“丹丹”。丹丹恢复健康后就因为毛色奇特而被送去了西安动物园。当时参观过西安动物园的朋友应该能见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只被发现的棕色熊猫。这只熊猫的耳朵、眼圈、四肢的毛色都是棕色的,看起来像是变异物种。
第一只棕色大熊猫被发现后,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1990年2月又发现了一只成年的棕色大熊猫,但当工作人员试图靠近它的时候,它逃向了树林并消失了。一年后,佛坪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棕色大熊猫,而且还发现了一大一小两只,经判断它们是母子。之后第四只、第五只棕色大熊猫都是在佛坪保护区里发现的。
棕色大熊猫长什么样?
西安市周至县的秦岭四宝科学公园于5月28日开启试运营,首日运营就有一只圈养的棕色大熊猫出镜。在游客面前,大熊猫“七仔”悠闲地躺在散落满是竹叶的地上,十分享受地吃着竹叶和竹枝。根据工作人员的介绍,七仔起初也是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被发现的,之后它就被送到了陕西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经过研究人员一段时间的照料后被送到了科学公园。
从远处望去,七仔就像一个巨大的毛绒公仔坐在竹林里,当它动起来后你才发现原来它是真的熊猫。七仔的体态丰腴,这说明它在动物园里的生活过得还不错。它全身的毛发只有白色的淡棕色,和其他黑白大熊猫一样,七仔的棕色毛发分布在耳朵、眼圈和四肢。那么问题来了,棕色的大熊猫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真的发生了基因变异吗?
棕色大熊猫是如何形成的?
在分析棕色大熊猫的形成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案例。2006年国外北极科考队在北极地区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熊类,它的大部分皮毛都是褐色的,鼻子看起来有些像北极熊,也有些像灰熊。后来科学家经过鉴定认为,这只熊应该是北极熊和灰熊的杂交后代。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缩小,迫使北极熊南下寻找栖息地。
它们在夏季来临之前就必须寻找新的栖息地,否则海冰融化很可能导致它们最后淹死了。其中有一只北极熊登陆了阿拉斯加地区,并与当地的灰熊碰上了,然后发生了交配行为,诞下了毛发呈褐色的杂交后代。鉴于这一案例的真实性,有观点认为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里发现的棕色大熊猫也有可能是熊猫与其他熊类杂交的后代。
由于我国境内分布较多的是棕熊,因此有网友推测棕色熊猫是熊猫与棕熊的杂交后代。然而棕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西藏地区,这两个地区距离佛坪自然保护区都比较远,因此棕熊与熊猫杂交的可能性比较小。那么亚洲黑熊呢?这种熊类在我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但它与熊猫杂交后应该诞下毛色同样是深色的后代,而不是淡棕色,因此黑熊的可能性也被排除了。
佛坪自然保护区的专家认为,已经被发现的棕色大熊猫中,大多数的外形和熊猫一样,只不过在毛发颜色上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基本排除大熊猫与其他熊类杂交的可能性,更何况大熊猫本来就有性冷淡的问题,即使其他熊类碰上了大熊猫,发生交配行为的可能性也很低。既然棕色熊猫不是杂交造成的,那么就必须考虑基因突变的因素了。
基因突变是一种在广泛生物身上发生的现象,野生动物的突变原因通常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动物身上的基因突变可以遗传给后代,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现了一对棕色的熊猫母子。
为什么佛坪保护区偏偏出现变异大熊猫呢?如果你有留意上世纪80、90年代发现的所有棕色熊猫,我们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里被发现的,而四川另一个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卧龙保护区里从未出现过棕色大熊猫,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此科学家认为存在以下几种可能性。首先,佛坪保护区的土壤和水源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这些成分进入大熊猫体内后抑制了黑色素的合成。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野生环境中也可能出现一方水土养一方熊猫。但这种解释还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虽然佛坪出现过多只棕色大熊猫,但它们也并不普遍,这说明佛坪自然保护区里的土壤和水源应该与卧龙保护区的土壤水源没有太大的区别。第二种可能性,佛坪保护区的一些区域存在放射性异常的情况,导致个别熊猫发生了基因突变。
要证明这种解释的可能性,还需要对整个保护区进行环境检测。第三种可能性,大熊猫发生了返祖现象。有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身上的毛发就是棕色的,始熊猫体内管控棕色毛发的基因遗传给了后代,虽然大多数个体已经不再对该基因进行表达,但仍然有少数个体有机会表达该基因,因此出现了返祖现象。
什么原因导致大熊猫濒危?
大熊猫濒危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有上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分析,导致大熊猫濒危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人类的盲目活动导致它们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它们的栖息地面积缩小了。人类对林地的开发导致熊猫的栖息地形成了互不联系的孤岛状,迫使种群出现分割现象,进而导致近亲繁殖出现,造成物种退化的情况。
其次,未经政府允许的矿产开发、森林开发等活动也让大熊猫的生存受到威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多的森林遭到开发,这也意味着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永久性的破坏,这其中就有熊猫的栖息地。再者,早期人类对熊猫的捕捉过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我国四川省境内长期进行大熊猫的活体捕获活动。
据了解虽然那个时期大熊猫的数量已经很稀少了,但英美等国家从四川省捕获的大熊猫不少于20只,这对熊猫的种群数量造成严重的打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意识到熊猫的稀缺性以及生存困境,采取许多积极措施对这一物种进行保护。经过几十年的保护,如今野生熊猫和圈养熊猫的种群数量每年都在增加。
关于大熊猫,你或许不知道这些冷知识
第一个冷知识,传说中蚩尤的坐骑就是熊猫的祖先,但是那时候它们被称为“食铁兽”。为什么把熊猫称为食铁兽呢?根据史书记载,巴蜀地区的村民偶尔会碰到一种类似熊类的动物闯进自己家中,它们并不吃其他食物,而是在舔铁锅,而村民误以为熊类在吃铁,因此称它们为食铁兽,实际上熊猫是在舔铁锅里残留的盐分。
第二个冷知识,造成大熊猫种群数量稀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自身就存在性冷淡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动物来说,繁衍后代和寻找食物同等重要,有些物种甚至将繁衍后代排在第一位,然而熊猫这个物种对交配的兴趣索然,有时候还需要工作人员的帮助才能勉强交配上,真是让人干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