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轰然一声惊雷,震撼了全世界。100多年来,积弱积贫、被蔑为“东亚病夫”的古老中华民族,在这一天石破天惊地矗立于神秘的核科技高地上,成为和平崛起的重要象征。西方列强从此对中国刮目相看,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自豪感、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
1964年11月22日,旅加华侨周先生(原信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名字)寄给在家乡开平的哥哥周煜兴的侨批中,见证了当年中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这一重大成就在国际上的影响。
信中,海外华侨因祖国强大而带来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旅加华侨周先生寄给在家乡开平的哥哥周煜兴的侨批。
他在信中说:“最近祖国居然在十月十六日,在新疆的一事成功后,在史书中写下光辉的一页,这一页震荡了整个世界,使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在议论纷纷。祖国的前途,使生活在祖国大陆上的人民不可忽视。为中国人的一员,是值得自豪。”
侨批见证重大成就国际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等政策,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多次向中国发出核威胁。
1964年10月16日,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球,给中国带来更高的国际地位,也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带来莫大的荣光。从清朝的鸦片战争,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再到新中国被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封锁,中国人民终于因为原子弹而挺直了腰杆。
原核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李鹰翔在《中华民族石破天惊的一天——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50周年》一文提到,消息传到全国各地和海外,顿时激起万众欢腾,许多人自动聚集到广场、街头,唱啊、跳啊、拥抱啊,欢呼原子弹成功的伟大胜利!当年,著名美籍华人记者赵浩生满怀激情地写道:“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新闻传到海外时,中国人的惊喜和自豪是无法形容的。在海外中国人的眼中,那菌状爆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花朵,那从报纸广播传出的新闻,是用彩笔写在万里云天上的万金家书。”
日前,江门市博物馆在整理收藏侨批时,发现了这封海外华侨记载当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在国际上影响的珍贵家书。“身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他们的境遇和祖(籍)国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所以,他们时刻关注、支持祖(籍)国的发展。”江门市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吴兆骏说,“这件事能被周先生在家书中提及,说明当年这一成就给华侨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自信心。”
“周先生信中说的‘新疆的一事’,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在世界范围的影响等来看,就是指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刘进说,“当年,美国和中国还是一种敌对的关系,而加拿大作为美国的盟国,也没有与中国建交。华侨与国内亲人之间书信往来会被美、加海关审查。旅居加拿大的周先生为了避开检查,不敢在信中直接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只能隐晦地用‘10月16日新疆的一事’来表达。”
激发中华儿女投身科技热情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中国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令旅居海外的华侨自豪,更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激发了他们投身科技的热情。
周先生在信中告诉哥哥:“为人父母者,有人以为是儿女成群,就光宗耀祖,是错误的。首先要从生活着想,有好转的生活,有儿女。解决儿女的问题,要使他们有好的文化背景,才是光宗耀祖。现在洪侄是适龄入学,愿能引起他对学习的兴趣,使他成为文化界有创造的人,否则最低限度要使他成为一个技术人员,那是我所最期望的。”
周先生为什么希望侄儿将来“成为文化界有创造的人”“最低限度要成为一个技术人员”?
刘进分析认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经济比较落后,近代以来,备受西方列强欺凌。“近代以来,海内外中华儿女探索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实现中国独立、富强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伟大的梦想。”他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给世界带来的震撼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让华侨认识到只有发达的科学技术才能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利益,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周先生在信中告诉哥哥,一定要让侄儿好好读书,要学习科技。”
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带来的自豪感,也让周先生认识到学习科学技术在祖国将大有可为。在信中,他说:“优秀的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有不可想象的成就。所以我期望,非使洪侄在学习(方面)有兴趣不可。使他长此下去,成为有为的学习习惯,未来的世界是属(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