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节,正值部分地区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但是也正是小麦赤霉病的流行期,为了更好的防控小麦赤霉病,农业农村部还专门召开了现场防控会,以方便更好的协调把控。
那么,小麦赤霉病到底是什么病,竟然引得农业农村部召开专门会议部署防控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它本身是一种真菌病害,而且是淮河以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小麦主产区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能让小麦减产40%。而且在目前的环境和气候下,田间菌源充足,而小麦养花抽穗期遇到阴雨天气加上空气中又有大量病菌时,小麦赤霉病就会大面积爆发,阴雨天气加上环境潮湿,病穗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也正是这一特征才得名赤霉病,又称烂麦头。而4月份的多个降水过程将与江淮、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这就为小麦赤霉病的爆发提供了天然的温床。4月中下旬开始,自南往北陆续进入预防控制关键时期,防控任务艰巨。
小麦赤霉病一旦爆发,从幼苗到抽穗都会受害,会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而这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穗腐,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同时,人畜食用小麦赤霉病的麦粒还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出血,影响免疫力和生育力等,直接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小麦中病麦率含量达到4%以上时即不能食用,同时说明小麦已失去商品价值,需另作处理。
小麦一旦得了赤霉病,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减产,要么有产量但没人敢收,不管哪一样都会给农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小麦赤霉病如何防治的话,网上有好多推荐,这里就不细说了,建议大家多咨询下当地的农技站或农药商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