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四方面军中,陈再道是和许世友齐名的老将,他们都当过红四军的军长,也都当过386旅的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各自野战军的主力纵队司令员。
非常遗憾的是,1949年,第二野战军成立,陈再道离开了主力部队,也就没有当上兵团司令员。对于资格很老的陈再道来说,有点亏。
第二野战军的3位兵团司令员,陈赓就不用说了,无论名气,还是年龄,还是威望,都在陈再道之上。可是陈锡联和杨勇绝对都是陈再道的小老弟,属于少壮派,尤其是陈锡联,陈再道当军长的时候,他才是师长,怎么他都能当上兵团司令员,而陈再道却不行?
其实,陈再道和兵团司令员失之交臂,并不是因为他得罪了谁,而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陈再道和许世友)
追本溯源,陈赓统领的第四纵队,是由八路军386旅发展起来的,386旅被称为是中国最好的旅,陈赓是旅长。毫无疑问,第四纵队是主力老部队,要以它为核心形成一个兵团,这就是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是陈赓。
杨勇统领的第一纵队,是由冀鲁豫军区的部队发展而来,再往前说,那是115师的部分老骨干,先后统领第一纵队的杨得志和杨勇,都是115师的老将,第一纵队也要发展成一个兵团,这就是第五兵团,司令员是杨勇。
陈锡联统领的第三纵队,是由385旅的老部队发展而来的,769团奇袭阳明堡机场,名震天下,是八路军的王牌团。第三纵队是老牌主力,也要发展成一个兵团,这就是陈锡联统领的第三兵团。
陈再道统领的是第二纵队,第二纵队是由冀南子弟兵组建而成,是陈再道奉命挺进冀南地区一手带出来的部队,八路军骨干很少,好多都是新兵,相对来说,第二纵队无法跟以上三个纵队相比,不会以它为核心发展成一个兵团。
解放战争打到1948年,战争规模越来越大,过去以纵队为作战单位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新的战场需要好几个纵队协同作战,而这几个纵队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
1948年4月,华东野战军宋时轮部挺进豫皖苏作战,陈再道统领的中野第二纵队和宋时轮统领的华野第十纵队组成一个集团协同作战,由宋时轮统一指挥。
宋时轮后来担任了第九兵团司令员。
后来,为了配合粟裕兵团西进,上级又命令陈赓来统一指挥中野第二纵队、第四纵队和华野第十纵队,陈再道和宋时轮都归陈赓统一指挥。
陈赓后来当了第四兵团司令员。
淮海战役中,为了啃掉黄维兵团这硬骨头,中原野战军第一、第二和第三等3个纵队组成一个突击集团,由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统一指挥。
陈锡联后来当了第三兵团司令员。
(萧克、刘伯承和陈再道等)
统领的不是老骨干部队,几次统一协同作战,陈再道都是配合兄弟纵队作战,而没有能够取得指挥权。这就注定了他后来当不上兵团司令员。
王近山也是一样,他统领的第六纵队是一个年轻的纵队,虽然很能打仗,却到底是后起之秀。王近山闹情绪,还挨了邓小平的一顿批评,只当了兵团副司令员兼军长。
陈再道的资格太老,他肯定不能只当一个军长,兵团副司令员也没法当,只好离开了野战部队,到地方军区当一把手了。陈再道开始也有点想不通,不愿意离开一线部队。
刘伯承和邓小平亲自做他的工作,陈再道被说服了,服从组织决定。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没当上兵团司令员,1955年,武汉军区组建,陈再道以巨大的威望当上了首任军区司令员,比杨勇和陈锡联更早当上大军区司令员,追上了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算是弥补了当初没有当上兵团司令员的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