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薅羊毛,赚点奶粉钱,却赔了1万5。从10月22日中自科技破发开始,到现在已经连续破发10只新股了。
来自成大股吧
其中28日在科创板上市的成大生物首日跌幅达27.27%。要知道,这是一只发行价110元的高价股,好不容易中一签,结果亏了15560元。噩梦不止一晚。破发的新股中,新锐股份、中科微至上市首日跌幅均超过10%。A股打新“稳赚不赔”的神话被打破。
为什么打新不再“稳赚不赔”?
以前在大A打新,新股发行价有个“隐秘”的约定,那就是IPO市盈率不能超过23倍(部分行业要求会更低一点)。
早在2014年的时候,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规定应选取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为参考依据。
所以券商们敲敲算算,定价就选择了这个“23”。
这个标准方便了券商过审,也强行压低了发行价格。一旦上市,股价一路飙升,再逐渐回到正常估值的范围内。
排除特殊行业和公司,有这个23倍的市盈率约定,个人投资者打新赚点奶粉钱还是妥妥的。
为什么以后破发会增多? 科创板的诞生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改革,使得新股发行定价更市场化了。
这段时间的集体破发,是监管部门推出的询价新规在渐渐发力。
尤其是受这2个方面影响:
1、最高价剔除比例从不低于10%改成不超过3%
在以前,机构投资者不敢报高价,怕太高被剔除没法参与。 现在改成不超过3%,意味着因为价高而被剔除的概率大大降低了,投资者为了抢到资格,很大概率报出较高的价格。
2、强化报价的监督行为,拒绝机构们“抱团”
在以前,有些机构选择私下统一好价格,用更低的价格买入新股,这样一来都有“肉”吃。 现在不行了,新规特意强调在报价时不能抱团、不能泄露报价信息等,如果偷偷摸摸地做,后果很严重。破发是成熟市场的常态以前的价格,主要受券商和机构投资者的影响,现在上市公司对自己的股价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正常且健康的市场有涨有跌,首日发行的次次暴涨,反映出了一二级市场一直处于非均衡博弈中。 且高比例的破发将倒逼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所以,破发也是成熟市场的常态,并非一阵子就结束,而是会一直伴随着大A股的成长。 拒绝无脑打新,成熟的投资者应具备更充足的投资知识去迎接成熟的市场。
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对于新股破发,打新不再“稳赚不赔”你怎么看?
私募排排网 关注私募圈的投资与生活新鲜热辣的财经、私募资讯独家新闻、榜单、研报、专访一网打尽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