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党代表 | 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荣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助人才成长,这里建有我国第一所由高新区主办的平台型产业大学堂,留才引才更育才;助企业成长,这里“飞出”越来越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不到400家增加到如今的1000多家;助产业成长,规上工业总产值也从2000亿元增加到现在的超3000亿元,更已形成了包括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力电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五大主导产业……过去五年,作为厦门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厦门火炬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再登新台阶。
步入 “而立之年”,如今的厦门火炬高新区贡献了全市43%的工业产值和约七成的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营收,贡献了厦门市近一半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厦门火炬高新区“成长”的背后有何逻辑?“三十而立”,厦门火炬高新区将走向何方?在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就上述问题,人民网对话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庄荣良。
上台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千家
问: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形容为“特区中的特区”。在过去五年,厦门火炬高新区取得哪些成绩?
庄荣良:过去5年,火炬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5年前的刚刚达到2000亿,到去年突破了3000亿;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不足400家,到去年底已超过1000家。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厦门火炬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6位,比5年前进步6位。目前,厦门火炬高新区已形成了包括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设备、电力电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五大主导产业,正进一步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高端制造业集聚效应。
添动力: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问:创新是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是如何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利用创新驱动发展?
庄荣良:创新是高新区第一发展动能,也是高新区存在的价值所在。过去5年,厦门火炬高新区着力激发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给予补助,支持企业技改,通过“创新券”对中小企业购买科技、专利等领域服务给予补贴,调动企业开展科技研发的积极性。
现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内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14家,占到全市的44%。今年新增加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占到了全市的77%。
厦门火炬高新区还搭建了包括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在内的关键技术创新平台。现在辖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000多家,并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我们的目标是接下来5年,每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增长165家以上。
搭平台:让人才实现自我成长
问:厦门火炬高新区如何留才、育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庄荣良:我们针对青年人才最关心的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从实际出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针对岛外同翔高新城地处陆域纵深、起步相对晚、公共配套不完善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建设一个面积超1000亩的人才社区,将来这里能够提供近3万套价格低廉、功能完备、产权完整、拎包入住的高品质人才房。
为了满足高层次人才对子女教育的需求,我们还将高标准建设9年一贯制高新实验学校,从小学到初中,让高层次人才能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培养。
此外,为了让厦门火炬高新区年轻人不仅能留下,还能不断实现自我成长,我们还与国内一流高校、头部企业等战略伙伴合作,发起主办了全国第一家平台型园区大学堂——火炬大学堂,为园区提供企业人才培训,同时建设产业智库和企业交流平台,邀请知名企业家、高水平专家学者授课,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进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就近配套。我们的理念,就是坚持“小政府、大服务”,政府牵线搭台,由市场主体做主角唱戏,更多地用企业来服务企业,用市场来培育市场。
登新高:打造东南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问:未来五年,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如何再登新高?有哪些产业新布局?
庄荣良:这次福建省党代会报告对全省每一个城市都做出了鲜明的定位,其中对厦门的定位中,明确强调“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非常契合厦门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城市资源禀赋。厦门火炬高新区责无旁贷地要在这方面当好主力军。
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超过5000亿,在全市打造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要有一半左右的贡献。
为此,我们重点构建“抓两头,强腰部”的产业架构。一头抓龙头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一头抓小微科创型企业的孵化培育。同时,重点是加大对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的培育。专精特新是民营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基本出路。厦门火炬高新区有一大批主业突出、矢志创新的优质科创型企业,他们长期专注某个细分领域,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强,市场份额大,成长性好,政府在关键处给他们助推一把,就可能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成为厦门火炬高新区产业链的强壮腰部,甚至成为未来的龙头企业。未来5年,我们要力争22让国家级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从现在的29家增长到100家。
不久前我们广泛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支持专精特精“小巨人”企业成长的10条政策措施。坚持需求导向、资源聚焦,通过对企业在研发投入、技术改造、空间载体、人才保障、基金投资等方面给予精准滴灌,筛选建立后备企业库,每家给予连续三年的滚动培育,让这些企业加快成长。
总体上,我们要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涵盖“芯—屏—端(终端)—软(软件)—云”的产业生态系统,提升整个电子信息产业更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把厦门火炬高新区建设成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