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这一发现制造出了史上第一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
根据相关报道,最初,科研人员从非洲爪蟾的胚胎中提取干细胞并培育成皮肤细胞或心肌细胞,将其分割成单个细胞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组装。这些初代“活体”机器人能环形移动,可存活约一周时间,能量耗尽后会自然降解。
此后,科研人员参照人工智能的设计,将球状“活体”机器人改造成电子游戏《吃豆人》的形状,于是就得到了全球首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
究竟是机器人还是生物体?
尽管目前,人们把Xenobot称为“活体”机器人,不过,它究竟是一种机器,还是一种全新形态的生物体,其实还有一些争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学教授叶盛看来,这种“活体”机器人介于生物和机器之间,在行为模式上与已有的机器人“非常类似”。
异形机器人收集细胞,繁衍后代 图/观察者网
叶盛表示,所谓的机器人其实就是能够自主地去做某一个固定动作,或者是某几件事情。“这次我们说的细胞的集合体其实也是这种状态,但之所以说它又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生命,主要还是在于它是由细胞组成的,它就带有很多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比如说能量的利用,物质的代谢。所以说它现在确实很难界定。”
在一些科学家看来,生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可以自主繁衍。而最新一代Xenobot最受关注的突破,恰恰是它被研究者开发出了自我繁殖的功能。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认为,Xenobot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这是一个活的、可编程的生物体,它的出现宣告了一种新的人造物的诞生。
王小伟说:“我们现在理解的机器人更多说是一个机械的,然后它的最后通过计算机的一套编程来执行特定功能的这样一些机器。这个也不是机器,它是一个有机体,所以可能更接近于是一个生物体,但是又不能严格说它是一个生物体,它是完全是人造的。”
是否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生物学专家:短时间内很难
这样一种可以自我繁衍的“活体”机器人的诞生,让一些围观者联想到了某些科幻小说、电影描绘的场景。一些网友评论说,这是“异形来了”,生怕科学家们造出了一种可以毁灭人类的致命生物兵器。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看来,虽然这种忧虑带有浓厚的“科幻气质”,但焦虑本身是真实的。
不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学教授叶盛指出,现阶段研究者们在实验室里造出的“活体”机器人,还没有离开实验室后在自然界里独立生存的能力,换句话说,短时间内,它很难对我们的生物圈乃至人类社会产生威胁。
“可能目前不需要担心这件事情,但是未来它的功能变得更复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得更强,自我复制的能力变得更强时,它跟大自然之间会产生什么相互作用和影响,恐怕就很难判断了。”叶盛说:“所以从长远来看,它的安全性的确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我想恰恰是因为安全性需要去考虑,所以我们现在才需要去研究它,我觉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未来或可用于癌症治疗
尽管这种“活体”机器人目前还不能离开实验室,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和基础的活动,但美国佛蒙特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约希·邦加德表示,这种分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成果或许可以用于人体和环境中的许多任务,例如收集海洋中的微塑料、检查根系和再生医学等。
有乐观的研究者称,未来,“活体”机器人或许还可以为外伤、先天缺陷、癌症、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个性化的药物治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认为,这些目标“未来可期”,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距离临床实际应用还有很多步骤要走。
王小伟说,目前的Xenobot还停留在科学研究阶段。“科学家的目的是干什么的?不是为了制药,而是为了观察我们能不能造一个可以复制的有机体。至于以后是不是会用到医疗等方面,当然前景是非常光明的,但是要把它做到高度可控,现在来说还远远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