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百余位参事、专家齐聚南京,围绕加强长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创新、促进长江流域文化协同发展等内容,开展头脑风暴、迸发智慧火花,积极建言献策,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协同保护,守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
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高质量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解决长江流域生态修复的生态难题,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热点。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给长江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注入了新动能。”国务院参事、中科院院士朱彤建议,结合“双碳”目标制定和细化分阶段的中长期改善目标,进一步夯实长江经济带环境健康基础研究,加强结构调整、源头治理,促进空气污染治理与气候变化应对相协同。
“长江经济带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国平介绍,去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较201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长江流域19省(区、市)均完成“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近期,生态环境部正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抓紧编制《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市政总工程师唐生誉认为,当前,在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焚烧处理的大背景下,应当大力开展分类减量,探索建立区域性终端无害化处置技术和标准,最大限度就地无害化处理处置,降低总体治理成本,形成可持续发展。
“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关键是加强协同。”浙江省政府参事汪传凯认为,要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分布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强统筹协同治理,构建统筹协调全主体、全流域的区域合作关系。
产业协同,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
产业是协同发展的核心。“如何做到2.6天生产一架波音78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乔标现场分享的波音787项目通过信息化技术实现全世界范围内135个地点、180个供应商高度协同工作的经典案例,引发与会嘉宾思考。
乔标认为,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相对完整,产业链比较齐全,具备比较雄厚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其中,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资源禀赋互补,是我国产业创新合作活力最强、频率最高、交流最密切的地区之一,有条件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引领。他建议,发挥长三角地区强有力的龙头引领作用,形成专业化的细分支撑,优化产业生态环境。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湖北省政府参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提出,上游成渝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下游长三角地区需完善协商合作机制,建立省会城市会商机制、加强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区域政策调控机制等,进一步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力度。
“突出各自区位优势,把融入发展带动起来。”上海市政府参事、同济大学教授唐子来建议,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一盘棋”布局、一张蓝图施工,形成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因“群”施策,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引领带
目前,长江经济带已形成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不少与会专家认为,三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进程存在差异化,亟须因群施策,统筹差异化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打造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示范引领带。
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认为,站在新百年、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紧紧依托三大城市群建设,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
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城市群建设的具体路径,沈坤荣建议,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破地理边界,以跨区域合作新机制打破行政边界,建立世界级人才集聚高地,打造有机融合的智慧经济带。
产业链是构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认为,长江经济带五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仍处于培育期。他建议,围绕产业链图谱,优化配置资源,全面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要有效解决长江流域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应协同推进城市群融合发展,形成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成长春建议。
记者 陈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