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请指教》到了第4期,16位导演经过第一轮的PK后,有部分互选成功,进入几位制片人的工作室。
到了第二轮选择的时候,王晶只有1个名额,陈祉希有2个,方励有3个。
更有意思的是,最后有6人选择了方励,于是,选择权又到了方励手上,6选3。
选择什么样的制片人,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考量。比如,可能单纯就是觉得合作应该会更顺畅的,也可能看到了制片人的资源、商业能力等等,甚至可能觉得名额比较多几率比较大。
最终有6个人选择了方励,这当中因为“他名额最多”,很有可能是主要原因。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方励这里最后的局面,就是6个竞争3个名额。那场面,像极了毕业生找工作群面的样子。
6位选择方励的导演,分别是相国强、钱宁黄、德格娜、宁元元、王旸、毕志飞。
在这一轮“复试”里,每个人自我推荐的方式很不一样。
宁元元、王旸和毕志飞,三位基本是同样的方式:直白地表达喜欢、感谢、尊敬。
换句话说,就是称赞对方,把对方捧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表达自己的崇拜。
宁元元先从作品开始,说之前就很喜欢方励的作品;然后到了现场,又很喜欢方励的点评、性格。
一个晚辈表达对长辈的喜欢,这其实很符合宁元元的个性。看看之前她的拍摄记录里,虽然她是导演,但面对惠英红以及片场的其他工作人员时,她一直把自己放到一个很低的位置。
妈妈是著名编剧宁岱,爸爸是导演张元,或许在她的成长环境里,她已经习惯用这样的方式去与长辈们相处。
所以,当方励反问她要是自己帮不上她专业上的事也没关系时,宁元元一时无言以对,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始终还是会觉得,这就是一个小女孩的天真想法而已。
但是,对于毕志飞和王旸,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两人的共同点是:作品都一言难尽。
但是,在表达方面,两人又是两个极端。
毕志飞也是把自己放到一个很低的位置,觉得自己是来学习的,听方励的指挥。
王旸则是像在自己拉投资一样。当然,她选择方励,很大的原因也是看中对方拥有的资源。
但是,在经过“争取演员让大家惊艳”和“作品让大家失望”这两个极大的反差后,方励估计也把她看得清清楚楚了。
隔着屏幕,都可以感觉到,王旸的目的性太强、太功利,然而,她的作品又实在匹配不上她的那种野心。
说句不好听的话,忽悠的成分比较多。
所以,在王旸表述的时候,方励的反应,看起来其实有点应付的意思。
而看起来不太会表达的钱宁黄、德格娜、相国强,他们则干脆利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钱宁黄在第一轮PK的时候,其实成绩也不错,观众也很看好。他直接说自己要拍什么类型的电影。
德格娜则说自己要一个歌手的故事,她需要一个编剧,但自己不喜欢熬夜。
相国强则强调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技术。
尽管钱宁黄没被方励选中,但好在最后没有被淘汰,单打独斗。但看这3个导演,他们对于导演和制片人的关系定位,其实很清晰,那就是合作的关系。
作品已经告诉对方“我有什么”,接下来谈的是“我需要什么”。
没有因为处于“备选”的位置,而努力去讨好别人。
如果人人都有蔡康永那种说话的艺术,一切自然会容易很多。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蔡康永,作为普通人,更需要一些说话技巧。
但说话技巧,并不等于一味地说好话、说好听的话。
所以,说到底,在“会说话”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自己的业务能力是真的很不错。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拿作品来说话的比赛节目,最重要的就是作品。作品不行,说再多好听的话,也是徒然。
作为导演,会不会说话很重要,但那只是锦上添花。归根结底,最重要的还是作品。
——END——
作者: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