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2:微调的开始

按:

12月政治局会议和全面降准已经释放了清晰的稳增长信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2022年的政策基调和工作方向。明年的政策重心从调结构转向稳增长,稳字当头、宽而有度、先立后破、质优于量是四大关键词,重提逆周期调节,转向已经开始。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提振内需、保障供给、稳定预期,破解经济下行三重压力。首次详述了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大政策部署,打好政策组合拳,助力经济平稳发展。并罕见用较大的篇幅对当前热点问题厘清争议,重塑认知,凝聚共识。

作者 | 杨芹芹 华鑫证券宏观策略首席

来源 | 芹耕雨读

01

经济形势:首提“三重压力”,

稳增长成为政策主线

 上半年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速凸显。三季度GDP4.9%的同比增速已低于央行测算的潜在经济增速区间下限,主要是面临需求收缩(消费不振、楼市降温)、供给冲击(能源危机、供应链危机)、预期转弱(疫情反复、政策扰动)三重压力,对应的解决办法是提振内需(刺激消费、财政发力)、保障供给(保障房建设、保障原材料供给、保障能源电力供给)、稳定预期(政策纠偏、重塑认知)。明年经济工作相比往年的“稳中求进”,多了“稳字当头”,连提25次“稳”,并重提“六稳”“六保”,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传递出比较明确的稳增长信号。时隔两年再现“逆周期调节”,宏观政策宽松可期,但整体是宽而有度,注重效率,难有全面大宽松。

02

财政政策:节奏前移,

基建是主要着力点,但硬约束依旧存在

财政支出强度前删掉了“适度”,新增“加快支出进度”,表明财政政策相比前两年的“超收减支”会更加积极,特别是考虑到今年专项债节奏明显后置,超收缓支后财政资金还有结余,财政有加码空间。从节奏上来看,财政会前置发力,上半年是宽财政主线。今年发改委要求地方在10月底前上报2022年首批专项债项目,较往年提前了近两个月,已经储备了充足的项目。从发力点来看,明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可见基建是积极财政的主要着力点。从力度上来看,明确“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会走传统刺激的老路,严控地方政府表外债务,规范城投平台融资。

03

货币政策:预留微调空间,

实行宽货币+结构性宽信用组合,

降准降息可期

整体来看,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但删掉了“M2、社融和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等表述,为后续的货币宽松预留了调整的空间。特别是随着通胀约束缓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宽松的必要性与日俱增,宽货币和结构性宽信用组合值得期待,降准已经到来,降息也有可能,上半年是重要的战略窗口期。需要注意的是宽信用是结构性的,对传统的地产基建仅有微调,难有转向。后续金融支持领域是小微企业(支小再贷款、结构性定向降息)、科技创新(再贷款、再贴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支持工具),而且顺序进行了微调,将小微置于科技、绿色之前,主要是考虑到疫情反复叠加原材料大涨,小微企业首当其冲,亟待纾困,后续重点是融资增量(加大支持力度)、扩面(扩大覆盖范围)、降价(降低融资成本)。

04

重点任务:七大政策全面部署,

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宏观政策:时隔两年重提“逆周期”,扩内需是关键;微观政策:防风险和反垄断,再次点名“逃废债”;结构政策:专精特新,房住不炒;科技政策: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基础研究十年规划;改革开放政策:要素市场改革,全面注册制,国企改革,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区域政策:东中西东北协调发展;社会政策:保就业,解决“一老一小”问题。

05

房地产:重申房住不炒,

将保障房置于商品房之前,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对房地产的定位和调控方向并不变化,房住不炒仍是底线,地产去金融化还在继续,只是会有纠偏微调,细化因城施策,保障合理的房企融资和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将长租房和保障房放在商品房之前,可见后续重点是加大保障安居力度,实现住有所居。首提“房地产业良性循环”,表明政策未被地产局部风险绑架,会继续执行房企融资三道红线和房贷集中管理两条红线,高杠杆、高周转难以为继, 稳健经营才能健康发展。

06

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强链补链增强韧性,助推产业升级

虽然对制造业整体着墨不多,但方向十分明确,“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推动制造业技改),“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高端制造、技术赋能),助推产业升级,增强制造业韧性,提升核心竞争力。

07

科技创新:深化体制改革,

把握全面注册制改革良机,释放创新潜能

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根基是关键,前提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刚落地的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并把握全面注册制的战略机遇期,发挥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为技术前沿突破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充分释放创新潜能。

08

绿色发展:立而后破,立足国情,

科学考核,有序推进新能源转型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要结合实际,把握好节奏和进度。今年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存在对部分高耗能产业 “一刀切”限电限产等运动式减碳行为,加剧能源价格波动,对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2030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已经出台,后续会全国统筹(全国统一调配,各地分类协调,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指标会纳入地政府的考核体系中)、先立后破(保障供给,有序转型)、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从总量到质量)、国企带头保供稳价(展现国企担当,避免原材料成本过快上涨)。

09

资本市场:为资本设置“红绿灯”,

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

资本是把双刃剑,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可通过加强资本的有效监管,强化正面效应,弱化负面效应。对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行业和企业,资本还是会开“绿灯”继续支持。但对于那些无序扩张影响社会民生、效率公平的行业和企业,资本会开“红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加大监管约束力度。

10

保障民生: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保就业是第一要务,关注“一老一小”问题

“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提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微企业受到冲击的大背景下,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排在民生第一位。接着是“一老一小”问题,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少子化并存,一方面要做好养老保障,积极应对老龄化,另一方面,还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配套政策,全方位降低育儿成本,鼓励生育。

风险提示:(1)新冠疫情冲击(2)政策不及预期(3)经济加速下行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