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4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全球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奥密克戎毒株。即使部分国家尚未检测出奥密克戎毒株,该毒株很可能也已传播到了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谭德塞指出,奥密克戎毒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人们认为该毒株导致的症状较为轻微,低估了其危害。即使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的症状不太严重,但若引发大量病例,也会再次使卫生系统不堪重负。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则表示,在出现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的国家,该毒株以非常快的速度传播,引发了大量病例,预计几个星期后此轮疫情可能将达到顶峰。瑞安同时指出,新冠疫苗似乎对奥密克戎毒株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世卫组织目前正搜集相关实验证据,以了解疫苗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有效性。
国内两地现该病例
央视新闻记者从14日下午举行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州发现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阳性病例。
病例,男,67岁,家住越秀区华乐街天胜村65号。11月27日从国外入境,集中隔离期间多次核酸检测均阴性。12月11日,解除隔离后乘飞机(CA1837)返回广州,闭环转运至越秀区家中居家隔离;12日,华乐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其例行采集核酸标本,13日凌晨通报结果初筛阳性,经市、区疾控中心重采样复核结果均为阳性。病例闭环转运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隔离治疗,经进一步检查和专家会诊,确诊为新冠肺炎普通型,目前病情稳定。
广州市疾控中心对该病例的鼻拭子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经省市疾控中心复核,报国家疾控中心确认,检出新冠病毒为奥密克戎变异株。
截至12月14日12时,累计排查到重点场所筛查人员10544人,已出结果均为阴性。累计采集环境样本132份,128份环境样本检测结果阴性,4份阳性均为病例住所发现。
12月13日晚,天津市卫健委通报,天津从入境人员中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中国内地首次检出。
针对“奥密克戎”全球传播的未来场景
张文宏提出3个设想
近日,在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生命科学分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远程发表主题演讲,在谈到“奥密克戎”未来会在全球如何传播时,张文宏提出3个设想:
最好的状况:局部传播、毒力弱;全球传播、毒力弱。从而目前的紧缩政策将逐步放松。
尚可接受的情况:传播强,毒力较强,疫苗加强有效。需要疫苗加强针接种加快推广。
严峻的未来:传播强,毒力较强,疫苗加强无效。需要疫苗新策略,收紧防控策略。
演讲最后,张文宏表示,关于未来医疗策略的制定,中国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应对新冠病毒变异,无论是中国的哪一个实验室,都已经做好准备来迎接进一步研究的未来。“对未来,我还是充满信心。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专家最新解读
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内地发现意味着什么?公众应该如何做好防护?北京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社区防控专家、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对此作出判断和解读。
奥密克戎变异株未来是否也会突破防线,在本地传播?
吴浩:新冠病毒变异是一种常态,我国目前采取“动态清零”的策略,就是要做好和新冠病毒进行长期作战的准备,更加强调精准防控,将疫情防控和正常的经济生产生活统筹起来。按照目前的疫情防控政策,能够做到即便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本地传播,我们也可以尽快地扑灭它,减少疫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而从以往的经验看,口岸城市的从事相关工作行业高风险人群感染风险可能大。这次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求成立口岸防控专班统一协调指挥、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强化管理、提升当地的疫情防控和处置能力外,通知还对口岸城市人员流动进行了管控,增强了早发现的预警能力。
特别提出的是,以前口岸城市都是按一个整体来进行防控的,给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在落实上也有一定压力,这次提出在有条件的口岸城市设置疫情防控缓冲区,实行分区差异化管理政策。其实是借鉴了疫情防控中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的概念,在口岸城市疫情防控缓冲区内实行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缓冲区外,切实落实常态化防控要求。这样就关口前移,可以用最小的社会影响、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疫情防控的最大成效。
奥密克戎变异株进入内地,一些公众感觉有些恐慌,对此有什么建议?
吴浩:高风险人群将新冠病毒传染给了本土居民,这就是病毒的第二代传播。在这个阶段进行阻断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传到第三代、第四代,进入社区层面传播,防控难度就会骤然加大。
如何减少病毒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传播?有两点需要特别提醒,一是外出旅游或出差要严格遵守当地扫码等防疫规定,一旦有疫情后续流调工作就能快速精准锁定。从外地城市或是地区回到本地后,尽量7天内两点一线,不串门,减少人员聚集。二个人要关注各地疫情及当地疾控部门的风险提示有过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特别是归来后又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后,一定要主动报告。将这两点落实好,一般就可以将病毒传播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
疫情防控不光和政府的响应机制相关,也和公众的健康素养密切相关。前不久的北京疫情,部分丰台和海淀病例从外地回京后主动进行了居家观察,出现相关症状后做到主动报告,为疫情防控赢得了先机。所以要加大法制的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对普通公众来说,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现有的防护举措需要调整吗?
吴浩:奥密克戎变异株从本质上说还是一种新冠病毒,和以往的新冠病毒传播规律相似,所以常规的防护方法依然有效。一个直观的例子是,以往北京的部分确诊病例都坐过地铁,但在人流密集的情况也没有引起大范围的传播。这是因为北京地铁系统遵守了严格的消毒和通风,对戴口罩的管控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通过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几项简单的防护措施就可以极大减少感染风险,关键在于落实到位。
所以,从国家层面上看,建立“动态清零”策略,发现一起疫情就扑灭一起疫情,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而对于个人,全面提升健康素养也很关键。需要意识到,新冠病毒既可以通过人来传播,也可以通过物来传播,既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这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要做好长期准备,把几项基本的防护措施做好,把政府要我防变成我要防,再通过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减少重症和死亡,就可以将疫情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
中国正在快速推进奥密克戎株疫苗研发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快速推进奥密克戎株疫苗研发。据介绍,从出现第一个新冠病毒变异株开始,中国针对变异病毒毒株疫苗的技术储备就已经开始。目前,中国也正在快速推进奥密克戎株各条路线的疫苗研发。
郑忠伟表示,现在初步判定,奥密克戎株的传播能力是增强的,目前看其传播力可能比德尔塔株还强。但中国疫苗对不同区域流行的各种主要变异株造成的感染和感染后的再传播均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为了做到有备无患,各疫苗研发单位已经针对各种变异株疫苗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来源:中国经营报综合自央视新闻、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界面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