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山东画报社社长杨大卫:摄影人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撷取生活一瞬,溯源文明本真,弘扬文明精神。12月18日,“黄河入海流 文明风劲吹”摄影展开幕式在揽翠湖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

本次摄影展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画报社主办,市摄影家协会、胜利油田胜大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承办。以“文明东营”为主题,将40余位作者创作的120幅优秀摄影作品展出,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在开幕式上,记者见到了山东画报社社长杨大卫,对他进行了专访,听他对摄影艺术的随想和见解。

专访山东画报社社长杨大卫:摄影人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记者:请您谈谈摄影在党媒宣传中怎么定位?

杨大卫:以前我们说“一图胜千言”,比较的是文字与图片的传播优劣。今天,图文的世界正受到短视频的巨大冲击。但正如文字不会被图片取代一样,短视频也不会取代图文信息,未来,党媒宣传所面对的依然只是宣传载体的变化,而不是宣传内容和形式的质变。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了摄影作为一种宣传形式的优劣之后,自然也就明确了摄影在党媒宣传中的定位。

首先,在传播载体相同的情况下,党媒宣传的严肃性和深度决定了摄影不仅在传播速度和广度上不弱于其他形式,甚至优于文字和需要剪辑的视频。其次,摄影留给观者更大的思考空间,视频的线形不间断信息输出决定了人类大脑必须连续接受其信息,压缩受众的主动思考空间,而摄影的瞬间捕捉和表现优势正是视频所不具备的。与此同时,当下短视频在传播领域的“泛娱乐化”现象,也限制了它在党媒宣传中的作用。虽然我们已经进入5G时代,因视频对网络流量和速度的要求,更需要图片在基层宣传中发挥作用。

所以,在当下的党媒宣传中,文字、摄影和视频是一种互补性的存在,根据不同情境不同外部环境下的记录和传播需要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其各自优势,才能达到最佳传播效果。而摄影要做的就是创作更多更精彩更能触动人心的作品,为促进社会发展、丰富百姓生活凝聚时代力量。

记者:从之前的PS到如今的AR、VR,您觉得新技术对传统摄影产生怎样的冲击,如何做好融合?

杨大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AR、VR与PS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在互联网企业的推动下,已经不是新鲜概念,但由于网络速度和本地运算能力的有限性,依然束缚着AR、VR的推广。在目前和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们依然更多应用于科研、医疗、军事、游戏等产业,而无法真正渗透进日常生活。举一个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几天前,国内手机厂商OPPO发布了OPPO Air Glass,OPPO并未盲目追求常规意义上的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而是转而求其次,从辅助现实(Assisted Reality)入手,虽然产品拥有诸多技术亮点,但依然无法改变其实用性不强,现实应用场景匮乏的难题,它更多还是一款打造企业形象的产品而已。

对于PS大家已经非常熟悉,Adobe公司发明的这款“神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摄影的发展。从色彩等基本元素调节,到创意摄影的出现,它给了摄影更强的延展性,给了摄影家更大的创作空间。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闻与纪实摄影的过度渲染,甚至摄影作品的技术性造假等方面。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人”才是摄影的主体。从纪实摄影的角度而言,PS本质上与相机一样,只是一种工具,一种存在于数字世界里的工具,如何运用它,关键在于摄影者的主观意愿,相机依然是创作的第一主体。但除了新闻或纪实摄影以外的摄影门类如:观念摄影、时尚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等,我认为,它作为工具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相机。

记者:12月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杨大卫:摄影工作者唯有用优秀的作品去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赢得尊重。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大时代观、人民立场和德艺双馨。

大时代观,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人民立场,需要我们扎根人民,扎根基层,扎根生活,从人民中寻找鲜活素材,让摄影走进人民,真正做到源于人民、服务人民。

德艺双馨,需要我们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做到作品通俗但不庸俗、不媚俗、不低俗,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

专访山东画报社社长杨大卫:摄影人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揽翠仙境 李济东 摄

记者:您对未来摄影有何判断?

杨大卫:摄影诞生一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而数码技术的发展将摄影带入新时代。在让更多大众加入摄影队伍的同时,摄影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随着摄影器材专业与日常应用设备的分化,摄影日常记录的作用也真正开始与艺术创作平分秋色。

另一方面,视频作为影像的一种形式,开始与图片争夺空间。作为摄影者,我们应该意识到,视频本就是摄影的一部分,正如拍照与拍视频只是影像设备的两种功能一样,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各有其魅力。我们当然可以坚守对静态魅力瞬间的捕捉,但不应排斥世人对动态影像的追求。

新时代的摄影人需要明确的是,无论专业摄影还是手机摄影,无论静态影像还是动态视频,创作目的不分高下,影像作品自有高低。

(记者 徐金磊 李萍)

来源:东营网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