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记者日前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该校从2013年至今,选派了14名法语系毕业生先后志愿参与上海援摩洛哥医疗队项目,接力担任每期两年的医疗队翻译工作。这支党员占比近一半的队伍用语言把中国的大国担当,翻译给了整个世界听。
2012届毕业生蒋晴是该校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校友中第一位前往摩洛哥担任医疗队翻译的,她在本科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她选择前往陌生的国度,也把党旗带到了援非一线。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医疗队的工作节奏紧且强度大,蒋晴成了一位多面手。除了基础的翻译工作外,她还兼任司机、通讯员等工作。有一天,由于当地卫生部门电费缴纳不及时,医疗队队员们在黑暗中过了一晚,而那天正是中国的农历新年。蒋晴第一时间与当地部门沟通,后又致信摩洛哥卫生部,请他们务必保障全体队员的生活,做好后勤工作。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开始出现全球性蔓延的苗头,2017届法语系校友付金亚和其他几位正在国内短休的队友毅然登机前往摩洛哥,成为特殊时期的最美逆行者。从浦东机场到援摩医疗队大本营需要辗转30多个小时,并在当地隔离14天。
图为上师大部分志愿者在摩洛哥的留影,上师大提供
付金亚是全队唯一的法语翻译,隔离期间,他每天都需要与摩方沟通帮助采买生活物资,保障后勤,甚至曾因缺乏休息而在岗位上晕倒。3月,疫情在短期内迅速席卷了摩洛哥,付金亚主动了解摩洛哥当地医院针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措施及新冠病人的收治情况,并根据中国经验提供为卫生部门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上师大部分志愿者在摩洛哥的留影。上师大提供
如今,援摩的接力棒递到了2021届毕业生庞雅婷的手里,这位笑容灿烂的姑娘追随前辈们的步伐,今年11月份踏上非洲这片大陆,续写与摩洛哥的故事。
据悉,1975年起,上海先后派出170余批次、1700余人,奔赴摩洛哥条件艰苦的地区救死扶伤。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