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

本报特约评论员

“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持续挖掘增产潜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2年“三农”工作。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此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健全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汇聚起重农抓粮的强大合力。

“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用途管制,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持续挖掘增产潜力,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央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要求持续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纳入监测帮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人管、管到位。

为此,要着力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对重点帮扶县落实好已出台的支持政策,实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开展“组团式”教育和医疗帮扶;对易地搬迁安置区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产业园区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搬迁人口稳得住、能融入。各地应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重点发展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确保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既不能等,也不能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条不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针对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和风土人情各异的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特别是要建立好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当前关键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