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语老师
铁饭碗类岗位有诸多好处,为何男生仍旧不愿意选择?
在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的现今,上大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如同初中升高中一般,只要学生有念大学的想法,一定能走进相应的校园。大学生的竞争,从未停止过。
在校期间拼成绩、拼身份,成为一名学生会干部或是获得奖学金,都是值得炫耀的。这一切和就业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真正的较量,从毕业才开始。
率先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能抢占先机。各大企业不仅要看毕业生的学历情况,还要将能力和实力考虑在内。从某种角度来看,工作经验也很重要。
多数大学生习惯在校招上寻找合适岗位,应届生的身份还是很值钱的。特别是对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等铁饭碗工作,应届生占有一定优势,岗位深受大学生青睐。
体制内快成“女儿国”,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
受到就业大环境的影响,舒服且安逸的体制内工作令大学生心驰神往。至少不用再四处被拒,只要通过考试就能端起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可这些考试,难度不是一般大。
竞争人数不断上升,在招聘岗位一定的情况下,只会择优录用。成功上岸的考生寥寥无几,其他人皆成为陪跑者。纵观这些体制内岗位,大家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男女比例十分不协调,在职人员女生数量远远多于男生。以中小学生老师为例,从事教学工作的,除了体育老师外,基本都是女老师。多个地区多个学校,都是如此。
公立性质的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公务员和国企等岗位也有这个现象。女性员工居多,在数量上呈现出强烈的压制性。用女儿国来形容体制内的现状,恰好合适。
背后的原因非常现实,大致分为三点
首先,体制内岗位比较轻松。以文职类居多,相对来说更适合女生来从事。每天大多重复同样的工作内容,只要熟练掌握问题不大。可太过轻松也不是个好现象。
稳定的另一层含义是原地踏步,没有太多的晋升机会。男生多是理科思维,他们不愿从事这种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宁愿苦一些累一些,也要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其次,是大学生们最在乎的收入问题。虽说男女平等,但男生依然要肩负起养家的责任。体制内岗位多是赚死工资,每个月的收入基本不会差太多,月薪通常不会超过5千。
刚刚大学毕业的男生真是拼搏的好时候,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都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在体制内上班很难赚到他们的理想工资,养活自己都费劲,更不用说养孩子了。
最后,男生对待考试不如女生上心。女生心思细腻,她们可以让自己沉下心来认真复习。一年没考上也可以再等一年,若是三年都没上岸或许会考虑换个方向发展。
男生没有太多时间去等,能从复习坚持到考试都很不容易。在他们看来,备考两年就是在浪费时间。不如放弃这份工作,自己还有很多事情想去做,不会过多纠结。
大学生要有正确的就业观,铁饭碗不是唯一选择
严格来说,体制内岗位确实很不错。和出现毕业即失业的情况相比,这些岗位好太多了。只是考公考编的人数太多,竞争压力很大,一年上岸逐渐成为奢望。
这类岗位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很强的幸福感,让毕业生觉得人间值得。无论外界收入如何变化,他们的薪资都不会受影响,还会按时发放,令很多人羡慕。
不会出太严重的问题,可以在岗位上一直工作到退休。可以给大学生满满的安全感,不过这种一眼就望到头的工作性质,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特别是有理想的男生。
这也是体制内逐渐变成女儿国最主要的原因,大学生很有自己的想法,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可以在父母的劝说下妥协,可就这样被限制了未来的发展很不公平。
时代在进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改变。铁饭碗岗位虽然很好,不适合也不要强求。现在就业大环境确实不太好,不过有能力的大学生依然很有市场。
铁饭碗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不是必选项。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一定要想明白再做出决定。你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别让自己后悔。
每日一问:
你认为体制内变成女儿国还有哪些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