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脑科学日报

第918期   脑科学日报

2021年1月30日

科 学  时  讯

1,【Nature子刊】升级版!微小无线充电皮下植入物可随时监控大脑,不需要更换电池!

来源:转化医学

1.30脑科学日报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最近,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无线充电和可编程控制的皮下植入物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远程控制,是2019年无线头戴式植入神经设备的升级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Soft subdermal implant capable of wireless battery charging and programmable controls for applications in optogenetics”的论文。

该植入物可以在体外无线充电,从而长时间控制大脑电路而无需更换电池。它由超柔软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制成,可长期与组织兼容。将它安装在超薄探针(人发厚度)上的微米级LED上(相当于一粒盐的大小),它可以无线操纵大脑深部的神经元。

阅读链接:

【Nature子刊】升级版!微小无线充电皮下植入物可随时监控大脑,不需要更换电池!

2,饶毅最新论文:该睡还是该醒?都由这同一个分子调控

来源:生物世界

1.30脑科学日报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乙酰胆碱(ACh)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递质,ACh既可以促进哺乳动物的睡眠,又可以促进其唤醒。

1月25日,北京大学戴熙慧敏、饶毅等在 Sleep 杂志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resolution of a behavioral paradox:sleep and arousal are regulated by distinct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in different neuronal types in Drosophila  的研究论文。研究解析了乙酰胆碱对睡眠和唤醒的这种看似悖论的调控的分子机制:乙酰胆碱通过不同的受体亚基可能对睡眠起到不同的调控作用。

阅读链接:

饶毅最新论文:该睡还是该醒?都由这同一个分子调控

3,4亿年前“鸭嘴兽古鱼“的脑腔和内耳新知提出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新框架

来源:小柯生命

1.30脑科学日报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Brindabellaspis化石标本的CT重建,显示其颅顶甲、脑颅、脑腔和内耳骨迷路结构。

1月28日凌晨0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幼安、卢静、朱敏带领由中国、澳大利亚、英国和瑞典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杂志上发表论文。论文报道了他们对一条4亿年前的澳大利亚盾皮鱼类脑腔、内耳和内淋巴系统精细解剖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对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框架的冲击。

研究发现,布林达贝拉鱼拥有发达的内淋巴囊,该内淋巴囊向内通过一垂直小管与内耳前庭相连,向外又由穿透颅顶的内淋巴管与外界相通, 这与现代有颌类,特别是与软骨鱼类模式基本一致,进一步支持了布林达贝拉鱼与现代有颌类较近的关系。论文除了上述对内耳的研究外,还通过CT扫描数据重新订正了布林达贝拉鱼颅顶甲骨片的型式,并认为一些过去归为布林达贝拉鱼自有的特化性状,如向前分开的嗅束等,实际上可以与现代有颌类比较。

阅读链接:

视频解读!4亿年前“鸭嘴兽古鱼“的脑腔和内耳新知提出有颌脊椎动物早期演化新框架

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与小脑-大脑功能连接异常有关

来源:陈楚侨研究组

神经软体征是精神分裂症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已有研究提示神经软体征的缺损与特定的脑功能网络紧密相关。近期,已有研究证据发现小脑是多种功能网络的重要节点,这些功能网络的异常会进一步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和感知觉加工的缺损。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陈楚侨研究员带领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未患病兄弟姐妹在感觉整合加工时存在小脑的激活不足,并且该小脑激活显著可遗传。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陈楚侨研究员带领其团队于近期开展了一项研究,在51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名健康对照中进一步探索神经软体征与小脑-大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关系。研究发现小脑及其与大脑的异常功能连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和阴性症状起到重要作用,提示异常的小脑-大脑功能连接也许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软体征与阴性症状的共享潜在神经机制。同时,在感觉整合加工下可遗传的小脑激活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潜在内表型。文章已在线发表于Schizophrenia Bulletin。

阅读链接:

研究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软体征与小脑-大脑功能连接异常有关

5,警惕时间节律紊乱与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相关性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为探讨时间节律紊乱在双相障碍患者自杀观念及行为中扮演的角色,及其与绝望感的相关性,意大利比萨大学Laura Palagini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近日发表于J Clin Psychiatry。

研究显示,睡眠及社交节律紊乱参与介导了抑郁症状对被动及活跃自杀观念的直接效应,以及活跃的自杀观念对自杀计划的效应。并且,绝望感的情绪组分与社交节律紊乱显著相关,并参与介导了社交生活节律紊乱对自杀计划的效应。研究者认为,时间节律紊乱可直接促成双相障碍患者被动及活跃的自杀观念及自杀准备,而睡眠、活动及社交节律紊乱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时间节律紊乱也影响了绝望感的情绪组分,进而间接促成自杀观念及计划。

阅读链接:

警惕时间节律紊乱与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相关性 | 研究速递

6,社会语义积累的神经关联

来源:李兴珊研究组

1.30脑科学日报休闲区蓝鸢梦想 - Www.slyday.coM

在语言理解过程中,语义加工包含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提取每个词汇在长时记忆中的语义表征;二是将多个词汇的语义加以积累和组合,构成更大的意义单元。以往研究提示,长时记忆中的语义表征是分布式的,不同类型的语义信息存储在不同的脑区或脑网络。之前研究提示该脑网络的功能可能不仅限于对词汇的社会语义的长时记忆表征,还涉及对多个词汇的社会语义进行积累和整合。

为检验这一假设,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李兴珊研究组的副研究员林楠和博士研究生张光耀等科研人员,与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和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研究提示,除了领域一般性的因素(如,意义单元的长度)外,语义信息的类型也是影响语义积累神经关联的重要因素,这为语义积累研究提供了新启示。此外,该研究首次揭示社会语义网络不仅参与社会语义概念的表征,也参与了社会语义积累的加工,这为理解社会语义网络的认知功能提供了新的证据。

7,Neuron:刺激脑部通路显示人类语言和记忆的起源

来源:转化医学

纽卡斯尔大学和爱荷华大学领导的团队在一项发表在《Neuron》杂志上的研究中,比较了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听觉皮层信息,并发现了牢固的联系。

科学家利用来自神经外科患者的信息进行监测以进行治疗。对于人类,如果同时使用大脑成像,则可以看到大脑特定部位的刺激。专家们还比较了刺激听觉皮层和可视化猴子语言和记忆重要区域的结果。大脑刺激结果表明,人类和猴子均存在高度同源的语言处理系统,表明灵长类动物祖先中都可能存在这种系统。

8,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检测精神病患者的装病行为

来源:大话精神

精神病学中最常用的基于表现的测量方法是智力测验,最新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第四版(WAIS-IV)是应用最广泛的成人智力测验之一。同样,临床医生也很难判断被评估者在WAIS-IV中是否做出了适当的努力。

本研究采用韩国韦氏成人智力量表(K-WAIS-IV)对被试的表现效度进行验证,并提出表现效度指标,以方便在实际精神病学环境中使用。研究的目的是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表现的分界点。结果显示,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可以利用RDS对疑似装病患者进行检测和推断。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