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出现猛烈爆发,火山灰最高冲至约28千米高空,卫星云图上甚至可见爆发而上的蘑菇云。据汤加当地居民消息,火山喷发后的汤加被火山灰覆盖,“看起来像月球表面”。由于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火山灰,当地居民无法获得干净的饮用水,根据目前数据,这可能是本世纪迄今为止最大的火山爆发。
此次火山喷发,在太平洋乃至全球都产生了影响——在海洋,海啸在火山喷发后出现,太平洋多地遭遇袭击,就连万里之遥的日本、美国西海岸和我国东部沿海等地都观测到了明显的涨潮,日本部分地区海啸波甚至超过1米。
虽然到1月17日,汤加火山在喷发后,并未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喷发事件,但它的影响已经在扩散——当地时间1月16日晚,已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居民发现夜空中出现了大量的“烟雾”,这正是火山烟尘随着南半球平流层东风吹抵澳大利亚。
火山喷发也会影响气候,这主要以内火山爆发输送硫酸盐气溶胶进入量平流层,由于平流层的天气相对稳定,到达并在平流层中停留的火山物质可以对全球温度产生冷却效果,这种情况叫做“阳伞效应”。来自密歇根理工大学的火山学家西蒙·卡恩指出,火山需要向平流层注入至少500万吨二氧化硫才能对气候产生可测量的影响。但根据中国科学院目前给出的最新数据,此次火山喷发大概有40万吨二氧化硫进入平流层,这距离500万吨的量还比较远,目前来看不会对全球气候造成明显影响。
但中国科学院专家也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火山爆发的气候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全球温度,也会对热带海温分布(ENSO)状态有所影响——此次火山喷发点位于热带太平洋上,恰好是热带太平洋关键区附近,Nino3.4区的海水温度正是判断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的关键数据,在火山喷发下,可能通过阳伞效应影响辐射强迫,从而改变海水温度模式,从而影响到目前的拉尼娜。但拉尼娜会怎么变?这其实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中国科学院也表示,具体的环流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