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 离胃癌有多远?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幽门螺杆菌(简称Hp)被列入明确致癌物。根据2001—2014全国幽门螺杆菌调查,我国Hp感染率平均值为59%。很多人看到这条消息后有些担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那么高,是不是意味着得癌症的概率也会提高?

幽门螺杆菌

NO.1

感染有多普遍?

根据相关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在全球自然细菌感染中超过50%。其中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超过发达国家。在我国各个地区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概率有明显差异,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

NO.2

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吗?

“幽门螺杆菌阳性就有很高的患癌风险”,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因为幽门螺杆菌也分不同种类,它们的致病力并不一样。北京小汤山医院检测科主任冯琳琳表示,胃癌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的生活方式、遗传学背景、生活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Hp只是众多“帮凶”之一。感染Hp不代表一定会患上胃病乃至胃癌。

从目前的研究看,大多数幽门螺杆菌阳性都没有大危害和症状,只有10%到20%的感染者会出现消化道溃疡。不到1%的感染者发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有癌变的风险。上海新华医院消化内科颜士岩副主任医师表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到引发胃癌之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上使得胃整体的酸性环境遭到破坏,同时多方面因素致使胃黏膜长期处于慢性的炎症状态,时间久了,如果浅表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增生、突变的可能性增大,胃癌发生的风险自然大大提高。

NO.3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要不要治疗呢?

目前,很多学者反对“一刀切”地清除幽门螺杆菌。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旻湖指出,中国目前超一半人口感染Hp,如果每个人都杀菌,不仅费用高,更严重的是会造成抗生素耐药问题,这比幽门螺杆菌感染更严重。他认为,应该有针对性地查杀幽门螺杆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邱冬妮表示,有五类人群应当治疗:胃癌高危人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胃溃疡、胃黏膜严重病变者等;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心理负担较大者(感觉“不杀菌不舒服”);胃恶性淋巴瘤、早期胃癌术后的人。

总体而言,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非常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不是“一旦根治,不再感染”。所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样重要。

NO.4

大人感染幽门螺杆菌 孩子要筛查吗?

门诊中,经常有患者询问,大人幽门螺杆菌阳性,孩子需要进行相关筛查吗?

根据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1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专门去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测。

原因是与成人相比,儿童发生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风险较低,实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儿并没有明显症状,部分儿童还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如果过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反而产生不利影响,而且儿童根除治疗后再感染率高。也就是说,家庭成员出现幽门螺杆菌阳性,而孩子没有出现胃肠道症状的,不需要筛查幽门螺杆菌,即便筛查出阳性也无需治疗。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反复胃部不适、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和胃镜检出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一级亲属中有胃癌患者等,则建议检测幽门螺杆菌并进行治疗。

NO.5

如何预防 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途径传播。聚餐、进食被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水或食物、人和动物接触之后不洗手、接吻、“口对口”给孩子喂饭等日常行为都有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

远离幽门螺杆菌,应该养成这些习惯:

餐具消毒、分餐。

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不要“口对口”喂饭。有些老人喜欢含一下食物喂孩子,这是非常容易传染的途径之一。

及时洗手、清洁口腔。

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幽门螺杆菌高危人群应每2~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50岁以下的成年人,需每3年做一次胃镜;50岁以上者,每2年做一次。

(本报综合整理)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