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均期望寿命已超83岁 今年将“数智”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浙江新闻客户端讯 构建一体化的健康监测体系、人工智能的健康评估体系、直观可视的健康预警体系……1月6日,记者从健康杭州建设推进会议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国家试点工作总结大会上获悉,今年杭州将全面构建“平台、智库、资本”三位一体的大健康生态体系,加快关键领域改革,提升城市数字化健康治理能力。

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起源于2008年。截至2020年底,杭州全市已培育市级健康单位1968家,二级以上医院省级健康促进医院覆盖率达80.56%,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覆盖率达78.74%,健康社区覆盖率达62.4%。

杭州人的健康指数有多高?在2020年、2021年清华大学健康城市指数测评中,杭州被评为引领型城市;2021年杭州市居民健康素养达40.24%,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3.12岁。

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杭州推动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截至2021年11月,杭州共有各类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745家,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公共场所母婴室644家,为杭州城市的高速发展注入了健康的温情。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属医院全面整合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组建25个县域医共体,并在主城区探索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城市医联体。

“健康城市建设的意义在于让人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2022年,我们将从最广泛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入手,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将疾病预防关口继续前移,实现零级预防和源头治理,是保障人群健康的根本举措。”杭州市卫健委负责人说。

2022年,杭州将建立健康治理智库体系,推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健康城市平台化运营模式,主动回应市民群众、市场主体健康需求和政府、市场健康供给,精心打造政策、服务、项目、资金等直达基层、直达企业、直达民生的各类应用场景,打通健康治理“最后一公里”。

为推动大健康市场化运营,杭州将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公益性基金会共同组建的健康城市发展平台,并成立健康城市发展基金;探索成立大健康投资运营公司,鼓励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提升健康城市建设投入、运营效能。

借助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和“健康码”应用终端功能,杭州将有效融合政府和社会数据,构建一体化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健康预警体系。在市民自愿、保密前提下,形成覆盖城市、社会、人群、个人的精准健康评估报告,全景、动态呈现城市健康总体运行情况,精准预警研判健康风险隐患。

为健全健康治理标准规范体系,杭州还将研究大健康治理能力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建设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推动杭州市大健康治理能力地方立法,探索健康城镇建设、健康单位、健康场所、健康小屋等地方标准。

会上还举行了健康杭州形象大使、健康杭州行动代言人聘任和杭州市健康达人授予仪式。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受聘担任健康杭州形象大使;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叶诗文、浙江音乐学院刘乐、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何鲁伟、杭州市中医院何嘉琳、杭州市体育局赵荣福、杭州文广集团郭彦宏、浙江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徐臧军、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董其峰等8人受聘担任健康杭州行动代言人;授予徐静莉等17人“杭州市健康达人”称号。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张梦月 通讯员 方艺超

来源:杭州通

相关推荐

  • 友情链接:
  • PHPCMSX
  • 智慧景区
  •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返回顶部

    显示

    忘记密码?

    显示

    显示

    获取验证码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