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每一个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日,贴春联、放鞭炮、拜年等都是人们常见的春节习俗,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同样是春节,各个地方的习俗却各有特色,吃喝玩乐都有所不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初一到初七过年都有哪些习俗?
来来来,往下看
↓↓↓
正月初二
媳妇回娘家
正月初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嫁女回娘家的习俗。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们,便在大年初二这一天,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一大早,小两口便开始为走娘家的事儿精心准备着。女的拾掇得漂漂亮亮,男的穿得整整齐齐,孩子也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媳妇往往再三嘱咐丈夫和孩子在说话、行为等方面一些应该注意的礼节,一切完毕才带着礼物高高兴兴直奔目的地。娘家人往往会站在门口笑眯眯地迎接闺女女婿一家人,笑纳礼物的同时有孩子的还要给一些压岁钱。
从婆家临走前,尤其是新媳妇,婆婆要包上一个红包袱,这包袱媳妇是不得打开看的。如果包袱里放上甜的东西,譬如甜点心,就说明婆婆对媳妇满意。
回娘家的闺女还要带上糖果和面条,糖果表示祝愿生活甜甜美美,面条是表示健康长寿的意思。
到了娘家见了爹娘之后,先给岳父岳母等老人们磕头拜年;虽然这时候老人们也谦让着说“算了吧,算了吧”,但还是挺高兴地接受这个磕头大礼。然后,女婿由岳父或者舅哥领着,到附近的本家或比较亲近的人家去给长辈拜年。闺女则自己到街坊邻居平常关系不错的人家拜年。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祭祖上坟
自古以来正月初二都有祭祖、上坟仪式,不论身份地位多高,这天都要进行祭祖活动。俗称“给祖先拜年”,表达了对祖先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初二吃什么
民间谚语说:初一饺子初二面。所以,大年初二是要吃面的,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据说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大年初二,南方地区的人们会用一种独特有趣的习俗“开年”:用一种叫作“发糕”的年糕,连同其他祭品拜祭祖先,拜完祖先全家吃发糕,还边吃边大喊:“开年吃发糕,财旺福又到!”
在北方有的地方,初二早上,天没有亮的时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为馄饨长得象元宝,俗称元宝汤,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其实年俗也是这样
谚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前面提到的“回娘家”“迎财神”
是最为人所知的初二年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有着各种各样数不尽的风土人情
年俗不尽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来源:商洛新闻网
编辑: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