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阳lp
春节过后,万象更新。
在春节档看一部励志的电影尤为应景。如果这种“励志”不生硬,不尴尬,又能贴近市井百态,则更能够给观众代入感。这种代入感用最直观的语言总结:
人家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
因此当大家直面一个在大时代里的小人物是如何“笨拙”地创造“奇迹”时,“彼心如我心”或许能够触动每一个观众的心灵。
《奇迹·笨小孩》不是空洞的“鸡汤”,非要强行让你喝下去,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一群以社会意义论可以判定“没救了”的“废柴”们,在一个单纯的只想搞钱为妹妹治病的少年人的带领下,创造出反杀鄙夷者和轻视者们的奇迹。过程悲喜交加,又感同身受;结果理所当然,又充满敬意。
整部电影里没有口号、没有理想、甚至没有规划未来,却恰恰创造了未来,“未来”的缔造者只是一个普通人和一群平凡人。
它让我看到认真生活者是人,可歌可泣者也是人。
区别只是究竟是哪种“人”才配得享“奇迹”。
悲:坎坷总伴苦命人
影片开始十分钟,就在说一个看着很“讨嫌”的男孩子:
在一个手机铺里修手机,来回奔波想办法挣钱,母亲和妹妹要做手术需要一大笔钱。没有文凭,只有手艺。这种出身市井的孩子给我的第一观感就是市侩且油滑,但又心存温柔。比如对几十块钱也计较,比如工友说自己妈妈病了却又能把钱借给人家。对人间有情,对世间无奈。
这该是大多数平凡者的普遍心态。这样的人有牵挂,除了母亲和妹妹外,还有心存善念的长辈。人穷、少友,只能活得平实且现实。对生意往来必须计之毫厘,对加诸在身上的生活成本与人情冷漠也习以为常。
工友给他一份可以赚钱的买卖,他接了,买卖是好买卖,可计划赶不上变化,政策一出,血本无归。按“生意伙伴”的话说:
“做生意就是这样的,赔了要认”。
截止到这一段,主人公景浩(易烊千玺 饰)按“传统思维”走下去无非就是:
雪上加霜人尽弃,索性认栽再躺平。
但真要如此安排的话,他就不是“笨小孩”了,“笨小孩”似乎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记吃不记打。实则“笨小孩”是顽固求存“不战斗到最后一刻不认栽”的人。于是故事才能在景浩的执着里继续下去:
找大公司合作、拆解存货、开辟新的产业链。
想法很好,人微言轻——
你一个连文凭都没有的人拿什么跟大公司合作?
《奇迹·笨小孩》在这一点上很写实,没有“大男主”的光芒万丈和“我说的你照办”,无名小卒是可怜的,可怜到大老板轻视,一语道破“笨小孩”的心思;小头目无视,毫不掩饰鄙夷并下定义“你这样好高骛远的人我见多了”。除非真的能创造他们眼中的“奇迹”,否则在商海中连浪花都翻不起来。
“到时交货,不给定金”,让《奇迹·笨小孩》这个故事正式开始。
喜:战天斗地可爱人
“景浩”让我在电影观看的全程中有很大的触动,因为这个人的身世不能说“平凡”,也不能跟常识中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打字喝咖啡的白领们有任何“起跑线”的衡量——
人家压根就没有“起跑线”。
干的是体力活,挣的是血汗钱。
为了绝境求生,他要忍受房东催租,还要坚持办“工厂”(其实就是一个集装箱改装的小作坊),为了维持基本生活要当高楼清洁工,即都市传说里的“蜘蛛人”。
接着精彩的来了:
拆解零件需要人,那么多存货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在长辈“梁叔”(田雨 饰)的协助下,他们在人才市场找到了一群“实在没人要”的“人屑”——
有因为工伤导致耳聋的“春梅”(齐溪 饰)、有因为替工友出头斗殴入狱,出来后没人敢收的张龙豪(公磊 饰)、有网传盛名已久的“三和大神”“张超”(许君聪 饰)、还有“废柴”转正的“刘恒志”(王宁 饰),再加上退伍老兵,一口天津话的“钟大爷”(巩金国 饰)……这么多“奇葩”汇聚在一起,事情就不简单了。
故事有了“人味儿”,也有了笑料。
景浩不再孤独,除了亲人外,他第一次有了“陪伴”。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也在工作中找到了“再世为人”的乐趣。这里不做重点讲述,给还没有观影的观众们留些乐趣。依旧以“景浩”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为重点。这个角色刻画得极好,片中有一处对话:
为了获得大老板“赵振昌”(张志坚 饰)短短十分钟的阐述机会,景浩赶火车,在路上摔伤了、被撞了也无暇分心,赶上火车后坐在老板对面问他:“你现在有十分钟了吗?”……
在对话中,一直对他心存鄙视的“李平”(王传君 饰)说:“这个事情国外都没人做。”
景浩说:“人家不做你也不做,你是人家的子公司吗?”
大老板笑了,我也笑了。我觉得这是最精彩的对话。不但为景浩后来的成功埋下伏笔,也多少能告诉镜头外的观众一个道理:
成功除了偶然的机遇,还有必然的性格和惯有的思维。
哪怕随后景浩陆续面对存货被盗、房东驱逐、工厂收回等噩运,平实和质朴的人品救了他——
“笨小孩”是值得爱护的。
就像大老板在景浩走后说的“我刚来深圳时跟他差不多大……这里确实是个出奇迹的地方。”
创造“奇迹”者,除了运气,还有坚持。
交:身魂相融电影人
易烊千玺在《奇迹·笨小孩》里给我的惊喜基于景浩的执拗,还有叠加的的惊喜:
我在观影时完全忘了他是易烊千玺——“小鲜肉”?一个男孩子?
不,他就是命途多舛的“景浩”,黝黑的皮肤、粗糙的穿着、质朴的眼神、沉默的无奈、真心的欢笑和爆发的情感。
一个演员能够在表演时让人忘记他本来的身份,说明在这部作品中这位演员是合格的,也是优秀的。关于他在《奇迹·笨小孩》中的详细情节,暂不做过多剧透,但关于他、关于《奇迹·笨小孩》,你应该没见过这样的“主旋律”,他和它都开拓了一个新的路向。
重点说一下易烊千玺的表演,我觉得他有可能凭“景浩”这个角色拿到金鸡影帝。易烊千玺在《奇迹》中的表演让人相信他这个人物,他不是在“够”,他就是。
从《少年的你》到《奇迹》,这个少年在表演上的成长几乎算得上奇迹。就说两幕——
除他粉丝外,不会有太多观众会想在深圳高楼外墙上做清洁的那个看起来瘦弱的少年,那个在小店里很娴熟很认真修手机的少年是谁演的。观众相信这个人物后,反而不大会去思索谁演的。这就是易烊千玺版“景浩”给我的最大感受。因为相信,反而忽略,但这种电影成立的最重要前提正是:观众相信这个人物,进而进入,进而共情。
易烊千玺,做到了“景浩”这个人物的准确,人没有压角色,而是跟角色贴一起活在观众面前。演“景浩”确实需要“笨小孩”心态,不能太机灵太轻巧太表演,必须笨到吻合角色的职业特征、人生经历,才可能让观众信。
正可谓:
下笨功夫,后知其重。
“笨小孩”景浩让易烊千玺演来让人心疼、难过。即使赢来了胜利的结局和辉煌的畅想,我还是会记住大老板在验收合格后跟他谈合作时,他提出的条件:
“我这次能收定金吗?”
一句话,表达了“奇迹”背后的所有艰辛和几乎无法忍耐的痛苦,也让观众得以回望他创造“奇迹”的过程。
电梯里,迎来曙光的众人先是欢呼后是痛哭,电梯外,演技在线,是《奇迹·笨小孩》里所有演员的贡献,在此表示感谢,感谢所有演职人员的认真。
导演文牧野上一部影响力颇高的电影作品《我不是药神》,同样是以市井人物讲述一个时代下的特殊人群,还有一般人关注不到的问题。
这次《奇迹·笨小孩》选择在春节档大年初一上映,立意和格局非常高大,区别于普通印象里的“合家欢”电影,《奇迹·笨小孩》除了必要的笑料外,整体上颇有些“悲壮后的胜利”意味,但观后能拾起一些信心,还有一些主创想要表达的含义:
不刻意讴歌,不硬灌鸡汤,它就是在告诉你“奇迹是一种成功,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此时再看王传君饰演的“李平”对于“笨小孩”的反面评语“好高骛远”与随后的啪啪打脸,似乎说明“好高骛远”有时没准是一个褒义词。没有“好高骛远”,哪里来的奇迹呢?
区别只是这种“好高骛远”是由哪种人来实行的。比如“李平”就不好高骛远,大老板说“你不要总是‘是、是’!”他还是下意识地回答“是、是”,电影表现出的这个人物同“笨小孩”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文化、有学历、却一直坐在舒适区里,安于现状,最后迎接的却是他最瞧不起的“笨小孩”的鄙视:
你不也是个普通人吗?
跳脱电影之外看待角色的对立,《奇迹·笨小孩》更能给与观众一些自省——
香雅高端的伪精致终究要为挥汗如雨的笨小孩做陪衬。
如“李平”者,为“刚来深圳时也同样年轻”的大老板唯唯诺诺,为胜利登顶时的景浩无奈鼓掌。
“聪明的小孩和笨小孩,你选哪样?”
“奇迹”落幕,思考不止。
加:风雨不败勇敢人
片尾选择《海阔天空》这首歌作为画面的背景曲,应是《奇迹·笨小孩》里的一群人在历尽辛酸后值得配得的荣耀与抒怀。
电影中这些“人屑”都有了各自圆满的结局,或喜结良缘、或实现梦想。这些都是在一个大时代里的成就,依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如前所述,很励志,励志得不生硬。它明明白白告诉你需要具备什么,才能拥有什么。这是“等价”的。说一句“烂俗”的话:
“努力了未必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
道理谁都懂,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谁都想当“聪明小孩”,毕竟“笨小孩”活得累。
可历史偏偏属于创造者和开拓者。
如“景浩”和无数个“景浩”,创造了一个时代,开拓了一个时代。
这个时代早从“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一个圈”时,就已经注定要“继往开来”,接下来的,无非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而已。
所以看看《奇迹·笨小孩》或许会让沉睡者苏醒,让躺平者抽动。
无论如何,总有一丝令观众感怀的可能。
万一呢?
万一这个故事能改变你的一些固有想法和惯性思维呢?
还是吹爆景浩说的那句话:
“人家不做你也不做,你是人家的子公司吗?”
这种思维,只有“笨小孩”们才配得。
对于尚在迷茫或享受舒适的人,可以继续做“李平”,也可以尝试做“景浩”,无论哪种选择,都是一个时代下的记录。无论哪种面目,只有后者才值得被人铭记,至少,值得拥有幸福和尊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是《奇迹·笨小孩》给与观众的寄语,也是新春开年时真挚的祝福。
看风云,只见市井多看客;
品成功,奇迹属于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