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报记者张琦北京报道 2月2日下午,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首钢园传递点位的第三棒火炬手,韩利萍高擎“飞扬”,圆满完成火炬接力任务。“这种经历太难得了,拿到火炬,手里感觉沉甸甸的。”火炬传递完成后,韩利萍依旧激动不已,“1月下旬,我在工作岗位上收到了火炬手确认函,那一刻我非常激动。我知道,我代表的是山西的产业工人。一定要跑出我们山西人、航天人的自信与风采。”
本次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大部分是扎根生产和工作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不平凡的普通人”,而韩利萍正是这“不平凡的普通人”中的一员。攻克瓶颈难关300余项、获得6项国家专利、总结形成15项操作法、填补了几十种国防重点型号产品和新一代“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平台数控铣削加工空白……作为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数控铣工,韩利萍3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工匠精神。
韩利萍工作的30年,见证并参与了我国航天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阶段。航天产品也在不断刷新着精度、高度和速度。“航天产品只有100分和0分,不容失误。我们这行,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着操作水平的极限,这时遇到瓶颈,就需要一股子韧劲,敢于啃硬骨头。这和奥运精神是高度契合的。”韩利萍告诉记者。
“铸造大国重器,托举航天梦想”,为航天强国梦贡献新的力量,韩利萍孜孜以求。在当天的火炬传递交接时,第二棒火炬手、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街道时代风帆楼宇党委书记韩青与韩利萍特别设计了一个“阶梯”交接的动作,以此寓意代代传承。如今,“国家级韩利萍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韩利萍劳模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攻坚克难的基地、技术交流的平台、人才培养的摇篮”。
“在工作中,我常常跟徒弟们讲,提高技术没有捷径,唯有勤学苦练。遵循‘一万小时定律’,要久久为功,还要善于思考。前辈们的经验传承成就了我技术的日益精进,我也要把我的成果积累传承下去。”韩利萍表示,“就像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火炬接力一样,工匠精神的‘火炬’也要一棒接一棒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