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广州1月29日电(记者钟亚雅 通讯员易佳 丘恺琦)“检察官,川宇(化名)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现在回潮阳处理工作上的事情了,在家这段时间,我带着他和亲人们都见面了,儿子很心疼我,还主动做起了家务。”这是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拐卖儿童罪案件的被害人母亲罗秀娟(化名)近日打来的一通电话。
“1999年7月16日,我11个月大的儿子川宇在花都一处工地的出租房被拐走,怎么也找不到。丈夫跟我离婚后,我一边打零工抚养大女儿,一边找儿子,睡过三个多月天桥,哪怕还有一口气,我也要找到儿子……”承办检察官邱泽说这是她和罗秀娟多次通话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她哭诉了2个多小时,我不时安抚着,但更多是当一个倾听者,22年里8000多个日夜的思念之苦和艰辛寻子,不曾经历谁都无法感同身受,在那一刻,为民司法的使命担当更坚定了我们要帮她找到儿子的决心。”
认罪认罚从宽 助力寻亲
2020年1月,罗秀娟再次向公安机关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报案陈述,两名人贩子分别于2021年3月和4月被抓获。检察机关通过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联合值班律师对被告人开展释法说理,促使被告人真心悔过,主动回忆案发时的路线环境、交易对象、交易场所等细节,为寻找被拐的川宇提供更多线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议公安机关层报上级部门争取资源,在目标区域内识别川宇可能使用的身份,进行跨年龄模拟画像,积极推动寻亲进程。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找到了当年被拐卖的川宇(被拐卖至潮阳,并改名张某某),然而,他对自己是被拐卖孩子一事并不知情。
引入专业力量 精准疏导
“找到,只是归来的开始。帮助被拐孩子和家庭面对这场人生的重大冲击,避免情感的‘二次断裂’,是办理这类案件最容易忽视,同时又是最难妥善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在惩罚犯罪的同时,注重借助专业人员力量,强化心理疏导,促使被拐孩子顺利认亲、真正回家。”该院副检察长赵栩说。
他们找准“从心理上做好准备”这个着力点,引入心理咨询师,增强亲子关系重建修复过程中的风险管控预防能力,保障策略科学性和举措适用性,并提供具有安全感、隐蔽性的心理辅导室,做好环境和心理的双重准备。采取“双向精准疏导”,一方面听取被害人母亲的意见,主动提供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等检察服务,纾解她多年积累的质疑和压抑的不满,以真诚、专业赢得她的理解和信任,逐渐平复罗秀娟的激烈情绪;另一方面通过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分析被拐孩子成长生活的背景信息和现状资料,对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及诉求冲突,作出科学预判,制定疏导帮扶预案,设定平等自愿的协商框架,划定互信底线,减少认亲障碍。
联合实地走访 促成认亲
该院联合当地侦查人员和基层自治组织,给抚养家庭做思想工作、解答涉诉疑问。心理咨询师营造轻松氛围让川宇直抒胸臆,细致说明身世困惑,安抚其波动情绪。检察机关进一步释法说理,引导他卸下要割舍既有“家人”的思想包袱和在血缘亲人与养育家庭择一的道德压力,激发他对血亲二十余年经历的关怀与个中苦楚的共情,帮助其在内心深处产生情感回馈的动力,为被拐孩子主动亲近血亲搭建“桥梁”。
在检察官和公安民警的共同见证下,罗秀娟和自己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离散22年的母子终于团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