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日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曲春雨、范可新、武大靖和任子威四人出场成功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收获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
中国队在主场以2分37秒348夺得金牌,意大利队以0.016秒之差居亚,匈牙利队获得季军。
2月5日,中国队选手武大靖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2月5日,中国队选手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2月5日,中国队选手武大靖(右一)在比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杨磊 摄
中国短道速滑队5日还进行了多项比赛。
在此前进行的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预赛中,武大靖和任子威分别获得各自小组第一,李文龙位列小组第三,中国队三将全部晋级!
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预赛中,范可新位列小组第一,张雨婷和曲春雨分获各自小组第二,中国队三位女将全部晋级!
中国短道速滑有多牛?
冬奥会上“届届见金”
中国短道速滑队是当之无愧的“王牌军”,往届冬奥会上,中国军团总计收获13枚金牌,其中短道速滑队贡献了10枚。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女运动员李琰以创造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短道速滑项目女子1000米金牌。不过短道速滑项目当时只是冬奥会的表演项目。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杨扬为中国军团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的突破”,一口气拿下女子500米、1000米短道速滑项目两块金牌,开启了中国短道速滑在冬奥会上“届届见金”的征程。
2006年第20届都灵冬奥会,王濛夺得500米金牌。
2010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在主教练李琰的带领下,由王濛、周洋、张会、孙琳琳组成的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包揽女子比赛4枚金牌,实现了女子短道速滑项目的大满贯,创造了历史。
2014年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李坚柔夺得500米金牌,周洋夺得1500米金牌,周洋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成功卫冕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的第一人。
2018年第23届平昌冬奥会,武大靖夺得男子500米金牌,实现了中国男子短道选手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中国为何这么牛?
短道速滑利于亚洲国家选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教师姬庆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短道速滑具有金牌多、易见效、群众基础高等特点,对身材、协调性、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要求非常有利于亚洲国家的选材,这也相应获得了国家有关资源的倾斜和扶持,从而形成了我国短道速滑的爆发。
短道速滑起源于加拿大,1992年被列为冬奥会比赛项目,在亚洲、北美和欧洲较为普及。
姬庆介绍,短道速滑比赛赛道短,转弯点多,比拼的不仅是速度,更多时候考验的是选手在极为有限的时空中把握机会的能力。比赛时,运动员需要在狭小的空间内闪转腾挪,对运动员的灵活性要求很高,也更适合体型相对娇小的亚洲人,在短道速滑项目中,韩国和日本就一直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姬庆进一步解释,短道速滑在我国的群众基础比较好。在我国,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使东北人民热爱体育文化,纵观短道速滑冠军们的籍贯,均来自东北三省。与建雪场相比,兴建冰场的成本投入相对更少,近两年,全国各地开始兴建冰场,也扩大了我国冰雪运动的人才储备。
同时,短道速滑的比赛项目多,在北京冬奥会上,短道速滑共设置了9个小项(男子500米、1000米、1500米、5000米接力,女子5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接力,以及混合团体接力),可以产生至少九枚金牌。姬庆分析:“短道速滑的金牌多,投入后也更易见效。”
◆来源:综合自长江日报、红星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